麻醉氣體遭汙名化
英氣候女爵與麻醉醫 母女聯手澄清

隨著全球醫療界對永續發展的關注升溫,吸入性麻醉藥物的環境影響日益成為焦點。不過,針對近年部分將麻醉氣體視為高碳排放元凶的論述,氣候與麻醉專家則提出反駁,呼籲應回歸實證科學,全面審視醫療流程中的實際碳足跡。
英國皇家氣象學會前主席、歐洲氣候變遷小組召集人Julia Slingo教授,曾獲英國女王頒授爵位,長期參與全球氣候政策制定。她與畢業於劍橋大學的臨床麻醉醫師的女兒合作,針對吸入性麻醉氣體的環境影響進行系統性研究,並於2024與2025年分別在頂級國際期刊《Anaesthesia》與《Anesthesia&Analgesia》發表成果。該研究經過國際氣候學界同行審查,被視為對「GWP(全球暖化潛勢值)概念誤用」的重要釐清。
根據研究,吸入性麻醉藥雖有較高GWP數值,但實際臨床使用下的濃度極低。以desflurane地氟烷為例,其經採樣後在大氣的平均濃度僅約0.37ppt,即使全球醫療機構全數使用,對全球升溫的貢獻預估僅為0.00015°C,並會在十多年內自然分解。研究團隊指出,執著於GWP值本身,等於在碳排裡只關注了「碳」而忽略了「排」;二氧化碳雖GWP僅為1,卻因排放量巨大與壽命極長,才成為溫室效應的主要元凶。
此外,專家指出,相較吸入性麻醉,靜脈麻醉雖被視為「零GWP」,但其高度仰賴一次性塑膠耗材,包括管線、針筒與藥瓶包材等,從製造、運輸到最終焚化,皆伴隨可觀的碳排與潛在毒性。藥品的殘餘處理亦可能對水域與生態造成影響。這些「隱形排放」目前多未被納入碳足跡評估,引發醫界關注。
台灣麻醉醫學會理事長程廣義也指出,吸入性麻醉具有無可取代的臨床安全性與彈性,尤其desflurane更適用於高齡、肥胖或長時間手術的患者,醫療決策不宜單憑單一環境數據。他表示,永續醫療應建立在「全流程碳排分析」、「臨床安全性」與「醫療效率」三者並重的原則上。
就像Julia Slingo教授在研究中強調的,「可以肯定的是麻醉氣體對全球溫室效應的貢獻,小到幾乎可以忽略不計,應該讓麻醉回歸醫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