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618鄭郁蓁/台北報導

侵襲新生兒 腸病毒伊科11型增2死

今年已累計7重症4死 6年最高

image
新生兒腸病毒疫情嚴峻,疾管署疫情中心主任郭宏偉17日表示,上周新增2例死亡及1例重症。(中央社)

 新生兒腸病毒拉警報!上周新增2死亡、1重症,均感染新生兒頭號殺手伊科病毒11型,今年已累計7例重症,4例死亡,創6年來最高。疾管署發言人羅一鈞表示,腸病毒重演7年前「兒童尚未流行,卻僅侵襲出生未滿一個月的新生兒」,疾管署17日 成立「應變工作小組」,呼籲即起至7月底都是流行期,產婦和新生兒應全面謝絕訪客,以免傳染。

 國內今年腸病毒疫情大反常,不但遲未進入流行期,還出現「大小孩」感染少,新生兒卻重症、死亡暴增的現象。

 防疫醫師林詠青表示,死亡個案為屏東出生6天大女嬰、澎湖出生3天大男嬰,分別併發敗血症跟腦膜炎,醫療團隊全力搶救,隔一周仍不治。重症個案為屏東男嬰,出生後第3天出現發燒、呼吸窘迫、黃疸等症狀,因腸病毒腦膜炎併敗血性休克,仍在加護病房治療。

 台灣新生兒科醫學會理事長楊生湳表示,新生兒感染腸病毒一般於出生後1至14天發病,可藉由產前胎盤、生產過程、出生後的人際接觸等感染,因新生兒免疫力較弱,一旦感染病情常較嚴重,母親可透過哺餵母乳為新生兒增強抵抗力,但若母親感染腸病毒,則可將母乳擠出來,避免親餵。

 羅一鈞表示,2018年國內也曾爆發一波新生兒伊科病毒11型疫情,造成8重症、7死亡,重症致死率超過8成,疾管署嚴陣以待,17日成立應變工作小組,宣布即起至7月底都是新生兒腸病毒流行期,本周將召開「重症病例討論會」和「專家會議」討論醫療處置建議和防治策略建議。

 另上周新增3例境外移入瘧疾病例,為年齡介於40多歲至50多歲本國籍男性,4月下旬至5月下旬期間分別有貝南、肯亞旅遊史,返台後陸續出現發燒、畏寒等症狀,經診斷均為惡性瘧重症個案。今年瘧疾已累積11例,創19年來最嚴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