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628林周義/台北報導

洗腳勤換鞋 腳臭不上身

中藥足浴一周一次 輕鬆消除異味

image
專家提醒民眾每日更換鞋襪,避免長時間穿同一雙鞋,以免腳臭上門。(林周義攝)

 夏季午後雷陣雨導致鞋底濕透,加上氣候潮濕悶熱,容易產生異味。若要避免腳臭,中醫師提醒民眾保持足部清潔,穿著吸汗、透氣材質,避免長時間穿同一雙鞋,還可使用黃柏、苦參、白鮮皮、藿香做成中藥足浴藥方,溫水浸泡至藥物出味,1周使用1次,1次約30分鐘。

 初鳴堂中醫診所院長周大翔表示,常規醫療觀點認為,環境潮濕加上細菌真菌滋生是腳臭主因,治療多以外用藥膏來殺菌,加上抑制出汗的外用噴劑,但許多患者成效不彰。在中醫治療上,則是透過調整體質,間接改變出汗量、代謝廢物的微量組成,配合急性期外用藥膏,不需另外使用止汗劑,即可達成良好療效。

 周大翔說,清熱茶飲可短暫驅除體內火氣,但過度清熱可能造成脾胃損傷導致祛濕能力下降。「濕重於熱」、「熱重於濕」兩個濕熱體質的證型無法用同一種方式解決,需準確透過藥物調整來治療,才能確保不會誤傷臟腑機能。

 在飲食上,周大翔建議以避免助濕助熱食物為主,如油炸、燒烤、辣椒、羊肉、甜食、酒等。另外,適度攝取清熱利濕食材,如苦瓜、冬瓜、綠豆、薏仁、赤小豆、黃瓜等都是藥食治療的方法。

 周大翔建議民眾,可準備黃柏3~5片、苦參5g、白鮮皮10g、藿香15g,放置於足浴桶內,溫水浸泡至藥物出味,足浴水轉為淡黃色即可將雙足浸至藥湯中,可1周用1次,1次約30分鐘。

 避免腳臭上門,周大翔也提醒確實清潔足部,穿著吸汗、透氣材質,每日更換鞋襪,避免長時間穿同一雙鞋。鞋子定期曬太陽,或使用鞋內除濕劑等都是保持足部衛生的良好習慣,另指甲不要過度留長,清潔需以可徹底清潔指縫為原則。

 另夏天足部異味是健康的警訊之一,患者大多伴隨相關皮膚疾病如汗皰疹、濕疹等,甚至口乾、反覆口腔黏膜破損,尿道發炎、分泌物異味異色等也很常見。周大翔提醒,這些疾病大多跟濕熱體質證型或短期濕、熱造成病理因素相關,除根除腳臭外,更需透過藥食及習慣來調整身體代謝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