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629邱芊、姜霏、紀爰/連線報導

學生騎單車事故增 專家倡預備駕照

交通安全教育缺考核機制 恐成用路安全破口

image
近5年來,六都學生騎自行車通學發生交通事故件數與受傷人數逐年增加。圖為學生租借公共自行車。(陳君瑋攝)

 隨公共自行車普及,六都學生5年來騎自行車上下學發生交通事故件數與受傷人數逐年增加,教育部雖頒布模組課程推動交通安全教育,卻由各縣市自由發揮、也無考核機制。台灣交通安全協會會長陳宏益認為,課程要制定一致內容,較好檢視教學成果,也應讓學生接受騎乘自行車基本用路訓練,由學校或警務單位發放「預備駕照」才可上路。

 以北市為例,國小生騎自行車上學人數比例從2021年0.59%到2024年增至1.49%,教育局也依據教育部頒布「交通安全5階段課程模組」,對國小高年級、國中生分別設計「安全騎乘自行車」及「防範自行車事故傷害及交通法規」課程,並依教育部輔導訪視指標檢核,定期至各校審視實施概況。

 桃園市教育局則自2009年率全國之先,國中生騎單車上學要先通過駕照考試,除須上6小時安全教育課程還得筆試、實地測驗,過關才能上路。

 高雄市教育局也從2020年起推動各校自行車安全駕駛訓練班計畫,引導學校將交通安全教育納入學年課程,另補助學校自主規畫研習課程,設計教學活動、改善通學環境,運用教育部課程模組教材培育交安幼苗及師資。

 但據統計,六都7歲至18歲學生於上午7時至9時、下午3時至5時上下學時段,騎自行車交通事故件數和受傷人數逐年增加。今年2月北市即有12歲學童騎自行車上學時,在民生東路紅燈違規穿越行人穿越道遭撞致左腳擦挫傷。

 北市民權國小學務主任張玉欣直言,學校雖已安排課程,但難以評斷學生的道路危險感知能力,不建議學生把自行車當通學工具;該校家長會長江怡德也不贊成學童騎自行車,即使高年級學童騎乘YouBike也因身高不足,增加危險性。

 北市福安國中校長教務主任許尤美則指出,大部分交安課程都只能利用社團課,盼教育局提供經費豐富課程內容,增加教學深度。

 陳宏益說,學童若未養成正確思考模式、使用習慣,長大騎機車或開車恐成為交安破口,這是中央、地方要面對的國安問題。應制定一致內容的課程,較好檢視教學成果,再由學校或警務單位發放「預備駕照」(臨時道路使用證),通過基本用路訓練的學童才可上路。

 他強調,學會「騎」自行車只是技巧,所有學童都須懂得在瞬息萬變的環境中保護自己,這是不分年齡的必修學分。(相關新聞刊A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