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生增額 醫界點名政院喊卡
反對招生灌水黑箱 醫師公會揚言動員所有資源維護全民醫療

教育部同意以公費生名額設系的清華、中興、中山3校學士後醫學系,從公費生改為自費一般生,此舉打破行之有年的1300名醫學生總員額,增至每年1600人,引爆醫界怒火,全國29個醫師團體今日將聯合舉行記者會,強調醫界全面反對招生灌水。台北市醫師公會點名行政院,責請教育部立刻暫緩!醫師公會全聯會更揚言,將不惜代價動員所有資源,維護全民醫療。
台北市醫師公會理事長洪德仁表示,醫學生名額的爭議源於2022年3校通過公費生學士後醫學系設立,當時全國醫學院院長會議否決,但為了解決醫療缺乏問題,政府硬是通過,當時即可預知公費生計畫結束後,會面臨沒有自費生名額。
洪德仁指出,教育部應請衛福部評核,在原有1300名總額限制下,重新調整各校招生名額,讓這3所已投入醫學教育師資和設備的學校,能夠持續提供醫學教育。然而,教育部擅自經「全國醫學院院長聯席會議」決議,知會教育部醫學教育委員會,逕將公費名額改為自費醫學生,招生名額由原23名調增為35名,共105人名額,超過1300人的總量,「這樣做絕對會影響醫學教育及醫療服務品質。」要求行政院緊急協調處理,暫緩此項決定。
北市聯醫內科醫師姜冠宇表示,醫療總支出沒有增加的前提下,增加10%的醫師人數,會讓每位醫師平均營收下降10%,屆時為了維持收入和醫院營運,醫師就得看更多的病人、開更多的檢查,不僅導致門診更擁擠,醫師還可能加強推廣自費項目,增加民眾的額外負擔。
姜冠宇認為,此舉還會惡化科別失衡,導致更多醫師選擇轉往醫美、皮膚等自費市場較大的科別,而高度依賴健保給付的內、外、婦、兒、急診人力將更加缺乏。
醫師公會全聯會理事長周慶明表示,1300名自費醫學生的管制總量,是制度平衡與醫療品質的象徵,現在醫師過勞、偏鄉缺人等問題,是誘因不足與分布失衡,而非人數不足,絕不接受政府任何形式的招生黑箱,否則會不惜代價,動員所有資源與力量,維護全民醫療的最後防線。至於是否走上罷工?周慶明表示,將視教育部和衛福部是否有善意回應,再做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