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黨對決 爭搶中間選民認同

第一階段大罷免投票日逼近,賴清德以黨主席身分下動員令,要黨內號召「保台香燈腳」站出來,還有以總統身分的「團結國家十講」,不難看出就是在打組織戰與催基本盤,當罷免案走到「政黨對決」,陸戰與空戰齊發,抓穩同溫層之外,還得爭搶中間選民認同。
罷免的同意票數門檻須達原選區選舉人數25%,並不容易,必須仰賴高度組織動員,如果沒有政黨支持,公民團體很難達標,這也是罷團希望民進黨及賴清德總統要在最後階段站出來的原因。
雖然自6月起,民進黨組織部等黨務主管已進駐指標性罷免區,祕書長林右昌也展開宮廟行程,地面部隊全面啟動,但賴清德6月28日以黨主席身分在全代會向黨內高喊「與公民團體同行」,才象徵民進黨真正介入大罷免。
投票剩下不到1個月,可看出罷免方3條清晰的戰略,第一條線是由公民團體領導的記者會、宣傳等空戰;第二條線是組織部分的陸戰,由民進黨奧援;第三條路線則是賴清德以總統身分發出的政治訊息「十講」,催出並穩住基本盤。
反觀國民黨,雖然藍白結盟形勢已成,但目前唯一可拿來反擊的,只剩下控訴司法「政治辦案」,藍營地方黨部遭檢調重擊,但偽造連署有錯在先,案子偵辦至今多數人皆坦承不諱,豈是一句「司法不公」能夠掩蓋,從一開始連署階段慢半拍,到輕忽司法戰,導致地方黨部氣氛低迷,影響組織動員量能,恐讓選情雪上加霜。
這次罷免及反罷雙方皆已走到高度動員、政黨對決階段,從基本盤看來,藍營勝算不小,這次被罷免的都是在野黨,相對也是民進黨較弱的選區,直搗對手地盤還要打贏,並不容易,對罷免方來說,除了鞏固鐵票,如何爭取中間選民才是最大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