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704蔡宗穎/綜合報導

美防洗產地 陸恐報復 台也難逃

專家示警 如何定義越南製造或轉運商品是重點 印尼已獲中國轉運合作邀請

image
圖為越南海防國際貨櫃碼頭。(路透)

美國與越南達成貿易協議,但其中設下「防洗產地」條款,美財經媒體直指,該規定劍指經常透過他國規避美國關稅的中國,有專家認為此舉恐招致中國報復,屆時恐對越南帶來更大衝擊,但也有認為本條款無法有效避免中國洗產地,中國可以將商品轉往另一國家轉運至美國即可。專家示警,台灣也恐受防洗產地條款影響。

美國將對所有越南進口至美國的商品課徵20%關稅,但為防止他國藉由越南洗產地,規定轉運商品徵收40%的關稅。外電分析指出,防洗產地條款將影響那些來自中國或其他國家,藉由越南轉運,或只在越南經過最低程度組裝後,再進口至美國。

美方尚未提供與越南貿易協議細節,但專家認為,重點在於美方如何定義哪些是「越南製造」,哪些則是「轉運」的商品。且中國許多企業在2018年美中關稅戰時,就轉往東南亞國家開店生產,而越南出口至美國的商品中,有很大一部分就是像Airpods、手機等含有中國零件,在越南工廠組裝後,再出口至美國的產品。

經濟專家薩傑迪表示,現在的問題是中國會如何回應此事,因北京曾表態,會回應那些犧牲中國利益的協議。而中國產品似乎符合美越貿易協議中,對從越南轉運的商品課徵更高關稅的定義。薩傑迪補充,考量到中國身為越南最大貿易夥伴,同時也是越南國內生產的主要投入來源,中方任何報復措施恐對越南造成巨大衝擊。

但潘西恩宏觀經濟諮詢公司經濟學家瑞格利卻認為,美國想防止中國藉由越南洗產地措施的效果有限,因為中國出口的商品如果不是轉由其他國家進入美國市場,就是在越南進行一些「增加價值」行為,讓那些產品變成「越南製造」,就可以規避「轉運」的規範了。

印尼纖維和長絲生產商協會主席瑞德馬也指出,在川普宣布對等關稅後不久,印尼服裝製造商就收到許多來自中國公司的邀請,成為「轉運合作夥伴」。也就是中國產品被重新運往印尼,在當地經過重新包裝、重貼標籤等最低限度加工後,就能獲得東南亞國家製造的認證。

防洗產地條款不只衝擊中國,更恐為其他國家帶來連帶損害。法國外貿銀行亞太首席經濟學家艾西亞在近期一份報告中指出,亞洲國家在川普貿易戰中的兩難是,它們依賴美方市場的最終需求,但同時嚴重依賴各國國內生產中,中國帶來的附加價值,其中越南、柬埔寨與台灣正是面臨最高風險的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