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704張志康、呂妍庭/連線報導

南部蚵棚北漂 基隆定位護船舶

每年6、7月10餘座漂流百浬 與民間合作裝設AIS自動識別系統 讓船隻可閃避

image
基隆市附近海域近日有不少自南部北漂的蚵棚,成了海上隱形危機,基隆市政府與民間合作,在漂流蚵棚綁上AIS自動識別定位系統,讓船隻航行時可閃避以確保安全。(基隆市政府提供/張志康基隆傳真)
基隆市政府與民間合作,在漂流蚵棚綁上AIS自動識別定位系統。(基隆市政府提供/張志康基隆傳真)

每年6、7月西南氣流、颱風引發大浪打斷南部沿海蚵棚繩索,約有10餘座蚵棚會隨洋流漂100浬至基隆外海,由於蚵棚難被船隻雷達偵測,成了海上隱形危機,一旦肉眼沒注意常會撞上蚵棚,甚至造成船底及螺旋槳毀壞,損失相當可觀。基隆市政府率全國之先首度與民間合作,在漂流蚵棚裝設AIS自動識別定位系統,讓往來船隻可追蹤、閃避,確保航行安全。

 最近基隆一帶海域出現自南部漂來的蚵棚,部分結構相當完整,有些則殘破不堪、載浮載沉。基隆漁民及娛樂漁船業者表示,由於蚵棚緊貼海面,若船長沒有注意到或夜航時稍有不慎,船隻常會撞上蚵棚,造成船底毀壞、螺旋槳受損,增添航行危險性。

 基隆市產發處為此與民間合作,在海面發現漂流蚵棚,就會在蚵棚綁上AIS自動識別定位系統裝置,讓往來船隻可從船上的AIS系統看到蚵棚位置避免撞擊,今年市府準備30顆AIS,每顆要價約10萬元。

 資深潛水教練王銘祥說,日前有其他漁民在鼻頭海域發現他1周前在基隆附近海域綁上AIS裝置的漂流蚵棚,因為有AIS信號,棚架過了1周仍相當完整,代表船隻都順利避開蚵棚。

 產發處長蔡馥嚀指出,市府會將漂流蚵棚集中到不影響航道處暫置,可形成天然浮魚礁,並放置夜間警示照明,待累積達一定數量再一併處理。

 嘉義縣農業處漁業科長張建成表示,這些遠漂百浬的蚵棚多半是在外海養殖區,一旦西南氣流、颱風造成數層樓高大浪,定錨纜繩扯斷,蚵棚多半就會順黑潮往北漂,面對自然現象造成損失,如知道蚵棚還在嘉義、雲林海域,蚵農就會去搶救、拖回,一旦遠離,因養蚵都是小型膠筏,承載風浪能力有限、跑不遠,蚵農只能認賠。

 張建成說,一般進入汛期、颱風季,縣府都會提前告知蚵農,提早把蚵棚拉進近海、安全區域,由於外海環境有助牡蠣生長速度,有些蚵農會賭一把,才會有蚵棚外流情形,否則一般就算漂走,也會在嘉義沿海境內。

 蔡姓蚵農說,颱風或西南氣流強大時,海面浪高3、4層樓高,蚵棚很容易被打壞或漂走,但靠海吃飯,蚵農都有心理準備就當成本支出,真要去外縣市找回來,光是運輸就不划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