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706

反惡罷的罩門

時評

image
(圖/本報系資料照)

 在賴清德團結國家十講的「加持」下,國民黨評估罷免的危險名單已從「3+5」減為「3+1」,情勢有紓緩跡象。但政治講究的是議題設定,國民黨若無法正面回應民眾對「藍委監督力道不足」的疑慮,焦點四散的結果,就是讓師出無名的民進黨依然有機會贏得罷免。

 民進黨以「捍衛民主」為號召推動罷免,但其目的無非是要削弱民主社會應有的多元聲音,這是名不正、言不順。既然如此,國民黨本應能以摧枯拉朽之勢擊潰綠軍,何以戰到今天仍難以大幅擺脫困境?從民調數據或能看出端倪。

 「美麗島電子報」最新民調顯示,當民眾被問到「有人說投同意罷免,台灣才會更有力量反抗中國共產黨;也有人說投同意罷免,會打擊在野黨立委監督政府的力量,您比較傾向哪種看法?」結果顯示,有34.9%認同前者,33%認同後者。

 這意味著,無論民進黨揭櫫的理由再荒誕,但隨著府院黨集中火力將罷免塑造成「台灣人挺身對抗中共代理人」,這在「比賽看誰最能催出基本盤」的賽局中,確實是策略正確的議題設定,因而讓罷免的理由即便再蒼白無力,也依然可與反罷免的力量並駕齊驅。

 相反的,國民黨當然也得思考,為何只有3成的民眾認為罷免會影響在野監督的力量?這是否與國民黨立委戰力普遍偏弱有關?若是如此,又該如何喚回大眾對國民黨的信心?

 面對權力慾望無限膨脹的民進黨,「反惡霸戰獨裁」確實是有力的口號,但國民黨要如何向國人展現自己有監督政府的力量,這才是此刻最該補強的弱點,若避而不談,恐怕很難有效催出基本盤大舉出籠投下反對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