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706林周義/台北報導

鼓勵醫者創新 陳威明:救人價值錢買不到

白袍剪影/臺北榮民總醫院院長

image
臺北榮民總醫院院長陳威明與安寧病房輔助治療犬「歐巴」。(陳威明提供/林周義台北傳真)

 臺北榮民總醫院院長陳威明,享有「醫界最佳CEO」的美名,日前以「唯變不變」為題,分享從醫理念。他常鼓勵醫者要創新,不要抹殺年輕人的創意。多年前他為保住骨肉癌病童的腿,發揮創意移植了成人的上臂骨,打造出「長短腳怪物」,卻也讓孩子順利長大,更從醫學院畢業。創新能改變一個病人的一生,這是外科醫師最快樂的事。

 「唯變不變」出自易經,意思是只有改變才是永遠不變的真理。陳威明常鼓勵同仁,沒有創新,很快就會被淘汰,要把創新和溫度當成一種文化和習慣。

 陳威明過去是公費生,得下鄉服務,抽籤抽到了花蓮的鳳林榮民醫院,剛結婚就與妻分離。原想走血液腫瘤科的他,因內科沒缺,每天跟著泌尿外科醫師上刀,花蓮有許多榮民,動不動就骨折,看著泌尿科醫師天天開骨科的刀,他請求回榮總學習,再回花蓮,2年就開上100台刀。

 學生時代,陳威明天天做筆記,至今寫了上百本。擔任住院醫師第3年,他跟著老師為髖骨骨折的病患開刀,只要裝上兩根鋼釘、繞起來,病患就可自由活動,但苦惱的是鋼釘會滑動。他當時想:「螺絲不是有空心的嗎?把鋼絲穿進去,就不會滑動了」,說完就被打槍「不要黑白想!」結果半年後,就有相關文獻出爐。

 多年前,一名4歲的高雄男孩因骨肉瘤來到診間。陳威明問,「截肢好不好?」媽媽跪在地上,求他救救兒子。於心不忍下,他想起骨庫有女性成人捐出的上臂骨,比大腿骨小,是沒辦法中的辦法。他將骨頭移植到男孩身上,術後看著媽媽傳來的走路影片,快樂難以用筆墨形容。

 15個月後,男孩到公園玩,骨頭斷了,家屬沮喪,陳威明也痛苦。為保住男孩的腿,他想起捐贈者的另一支骨頭,但若採相同作法,問題恐會重演。他找來廠商,免費打造出金屬關節,放在上臂骨裡,在「銅牆鐵壁」的幫助下,男孩順利長大,10年後兩腳相差10公分。

 雖然陳威明用創意打造出了「長短腳怪物」,但幸運的是,男孩已能移植成人的骨頭,如今20幾年過去,男孩從醫學院畢業,是北榮的終身志工。他深切感受到創新能改變一個病人的一生,這是外科醫師最快樂的事。

 如今陳威明頭髮白了,作為國家級醫學中心的領導者,他認為最重要的工作之一是培養人才,每個月,他都會寫一封信給全體員工,把醫院的好與不好、哪些地方要改進,公開透明地說出來,至今寫了40幾封,等他完成67封,最後一封會告訴太太:「阿明要回家了」。

 陳威明常提醒同仁,莫忘初心,重症沒那麼不堪,救人有救人的快樂,這是金錢買不到的價值。沒有幸福、無後顧之憂的員工,不可能提供令人感動的醫療服務,北榮沒靠國家預算,自負盈虧,一年人事費超過140億,住院醫師到了第3年,醫院提供1個月公假、補助10萬出國進修,即便未來不在北榮,回國之後還是歸台灣所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