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statin類藥品 須測肝生化值

食藥署近期修訂statin類藥品的仿單,建議在用藥前、換藥時、出現症狀時等情況之下,監測「肝生化值」。若發生黃疸,宜考慮停藥。心臟內科醫師提醒,臨床上,會有一定比例的患者服用某些種類的statin藥後,導致肝生化值上升。處方新的藥物時,會要求病患3個月後回診抽血,一旦出現異常,應尋求肝膽腸胃科的評估。
我國核准的statin類藥品包含atorvastatin、fluvastatin、lovastatin、pitavastatin、pravastatin、rosuvastatin、simvastatin,共7項成分,許可證共約187張,皆為處方藥。其適應症包含高膽固醇血症、高三酸甘油酯血症、混和型血脂異常等。
根據食藥署建議,病人用藥前、出現肝損傷臨床症狀時(如疲勞、食慾減退、體重減輕、右上腹不適、深色尿或黃疸時)、提高劑量、更換藥品品項或醫師認為需要時,監測肝生化值。若ALT、AST上升超過正常範圍上限3倍,或發生黃疸,宜考慮停藥。
新光醫院心臟內科主治醫師鍾伯欣指出,仿單調整後,能協助醫藥同業更明確地跟病人解釋statin類藥品的使用注意事項。醫師開立這類藥品,是為降低病人的低密度膽固醇(LDL),但也會有一定比例的病人,用了某些種類的statin後,導致肝生化值上升。
鍾伯欣提醒,病人使用藥物一段時間,約1~3個月後,就應回診追蹤,一旦發現異常,建議尋求肝膽腸胃科的評估,了解是藥品影響,還是有其他潛在問題。以他的作法為例,每當開立新的藥,都會請病人3個月後回來抽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