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若攻台 會讓俄牽制歐洲
北約祕書長呂特強調 印太與大西洋日益相關 台海若爆衝突 局勢不會僅限亞洲

《紐約時報》5日刊出專訪北約祕書長呂特的內容,呂特明確指出,台海已成為北約戰略的一環,「解放軍對台灣動武前,可能會協調俄羅斯出兵歐洲,對北約構成雙重威脅」,強調印太與大西洋安全日益相關。北約必須加強軍事準備,並與印太地區深化合作,「若無法強化威懾,就得開始學習俄語」。
呂特強調,美國在印太地區的戰略與歐洲安全息息相關。北約也深知中國對台灣虎視眈眈,鑑於整體地緣政治格局,如果堅持過去2%軍費,北約也無法保衛自己。他指出,俄羅斯3個月內的彈藥生產量已達到北約全年總量的3倍,「若不扭轉差距,就無法有效嚇阻北韓、俄羅斯或任何潛在威脅」,呼籲北約加快軍備擴張,並大幅強化國防產能。
呂特進一步警告,台海若爆發衝突,局勢恐不會僅限於亞洲。他指出,若中國決定對台動武,極可能會事先與普丁協調,藉由在歐洲發動戰事分散北約注意力,「讓我們在歐洲忙得分身乏術」。
呂特認為,此一雙線威脅並非假設,因此北約必須採取行動以達成有效嚇阻。首先,建構讓俄羅斯望而卻步的軍事實力;其次,強化與印太地區的合作,尤其是國防工業與軍事創新領域,這也是美國總統川普大力提倡的方向。
訪問中,呂特多次提及川普的影響。儘管川普對北約多所批評,但若非川普強硬施壓,各國可能無法達成2035年前國防支出達GDP5%的共識。呂特也駁斥美國撤離歐洲一說。他指出,美方要求歐洲承擔更多防務責任,是戰略重心調整,以便美軍將更多資源轉向亞洲。
他強調:「歐洲支持美國在印太的作為,因為中國與北韓正深度介入俄烏戰爭,區域安全是一體的」。至於俄羅斯外長拉夫羅夫批評北約軍備擴張將自取滅亡,呂特以「假新聞代表」來形容對方,強調北約的軍備投資不是挑釁,而是維持威懾力、阻止俄國,否則「我們就要學俄語了」。
在回應對川普外交政策的質疑時,呂特以個人背景表達支持。他相信川普秉持跨大西洋關係的一貫傳統,即便風格尖銳,也讓北約更強大、更公平。對於外界質疑美國是否仍願意履行《北大西洋公約》的集體防禦義務,他則認為,條文本身模糊,正是為了讓普丁、習近平無從判斷北約的底線。
呂特強調,他堅信美國未來仍是北約核心,而讓美歐共同承擔責任是強化北約的不二法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