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708林宛彤/綜合報導

川普狂人理論 全球秩序再定義

「不可預測」從外交延伸至經貿 關稅政策重塑亞洲供應鏈 盟友覺醒正擺脫對美依賴

image
美國總統川普在關稅議題上喜怒無常、不按牌理出牌的風格,正重塑亞洲製造業。圖為川普(左)當地時間6日在紐澤西州莫里斯敦與商務部長盧特尼克就關稅談判議題受訪。(美聯社)

美國總統川普再度掀起全球戰略不確定性的浪潮。BBC深入分析,川普系統性地將「不可預測性」塑造成政治工具,透過「狂人理論」(Madman Theory)──讓對手無法確知其行為,進而被迫讓步,藉此在外交與經貿獲取戰略優勢。從動搖跨大西洋聯盟的承諾,到以關稅政策逼迫企業調整亞洲供應鏈,川普的「變臉策略」正引發一場全球秩序的再定義。

 倫敦政經學院教授特魯博維茨(Peter Trubowitz)指出,川普建立了「自尼克森以來最集中的決策體系」,幾乎將外交政策完全個人化,讓情緒成為新的決策依據。而川普最易預測的特質,就是「不可預測」,行事反覆無常的作風被視為對美國國際承諾可信度的挑戰,也讓盟友重新評估對美依賴程度。

 學界將此稱為「狂人理論」:一名領袖故意讓對手相信他可能採取極端行動,以迫使對方妥協。同類策略可追溯至尼克森對北越的談判手段,現在則成為川普的行事準則。國際關係學者諾爾曼(Julie Norman)直言,這種不可預測性已成為川普治國的日常。

 儘管狂人策略對歐洲產生明顯效果──包括北約軍費支出大幅提升,甚至連祕書長呂特都透過簡訊安撫川普,但對俄羅斯與伊朗等對手的作用卻值得質疑。川普雖試圖以攻擊核設施威嚇伊朗,卻被前英國外長赫格(William Hague)批評恐適得其反,只會促使伊朗更加堅定取得核武的意志。

 更關鍵的是,這套策略已延伸至經貿領域,尤其動搖亞洲製造業格局。川普以高額關稅懲罰在中國生產的商品,迫使企業將供應鏈遷往東南亞國家。但關稅推動成本大幅上升,耐克等長期仰賴東南亞代工的品牌已示警,未來必須把成本轉嫁市場。

 分析稱,企業開始尋找避開美國關稅的替代市場,歐盟、中東、拉丁美洲等新興客戶正浮上檯面。全球晶片代工企業格羅方德的陳姓總經理直言:「我們不再追求全球化,人們必須接受成本不再像過去低廉的事實」。

 這種以關稅為槓桿、配合「狂人理論」所塑造的不確定性,也正動搖美國在全球的可信賴形象。歐洲多國領袖紛紛表示需加強戰略自主,德國總理梅爾茨便公開呼籲,歐洲應以實際行動脫離對美依賴。

 學界普遍認為,川普的「不可預測性學說」雖非無懈可擊,但已在某些領域實現戰略目的。不過,若美國繼續被視為不穩定或不可信的談判方,其國際地位恐將進一步受損。諾爾曼教授提醒:「許多MAGA追求的孤立主義,最終或許適得其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