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708林宛彤/綜合報導

陸轉運激增 美稱關稅統一反制

image
面對美國高關稅壓力,中國出口商藉東南亞等第三地轉口商品,藉以繞過關稅壁壘。圖為滿載的船舶駛離山東日照港。(新華社)

 面對美國高關稅壓力,中國出口商迅速調整戰略,藉東南亞等第三地轉口商品,藉以繞過關稅壁壘。英國《金融時報》綜合各方數據顯示,中國對美直接出口銳減,但透過越南、印度等地的「轉運」正迅速攀升,顯示全球供應鏈正快速適應美國重啟的貿易保護主義。

 美方統計,2025年5月中國對美出口年減43%,相當於減少150億美元商品進入美國市場。相對而言,中國官方數據顯示同期整體出口仍成長4.8%,主因是對東協國家出口成長15%、對歐盟出口增長12%,足以抵銷對美缺口。

 然而,美國已開始針對轉運採取反制措施。華府本周與越南達成協議,針對透過越南轉運至美國的商品將課徵40%關稅,業界普遍認為,此舉實為針對中國商品設下的新障礙。美國財長貝森特也宣布,自8月起將啟動新一輪增稅,並指出若未來與他國簽署協議,轉運稅可能成為標準條款。

 英國經濟研究機構凱投宏觀首席亞洲經濟學家威廉斯(Mark Williams)指出,近期趨勢與2018年中美貿易戰初期高度相似──美國從中國的進口驟降,但來自越南與墨西哥的進口卻顯著上升。報告估算,5月有34億美元中國商品經越南出口美國,年增幅達30%,同期,中國對越南的電子零組件出口激增54%。印度亦成關鍵節點,5月印度對美出口年增17%,同期大陸和香港的進口年增22.4%。

 但在歐洲,中國進口激增更可能是來自消費,而非轉運。歐盟委員會指出,今年內來自中國的紡織品、化學品與機械進口大幅增加。美國限制中國小額包裹免稅後,陸港兩地對美空運貨量明顯下滑,但同類商品卻大量湧入歐洲。歐盟擬跟進廢除小額免稅規則,對每件徵收2歐元手續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