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708李文正/台北報導

龍蝦、牡蠣洗產地 金馬成走私熱區

image
連江地檢署起訴台灣有史以來最大宗鸚鵡蛋走私案件,張姓、楊姓主嫌自行或委託共犯,攜帶鸚鵡蛋由台中機場搭乘國內線班機至馬祖或金門,再交由當地漁民以小船出海,於海上交付接應的中國船舶。圖為查緝人員於金門查獲欲輸出的鸚鵡受精卵。(海巡署偵防分署提供)

 馬祖近年來已成為兩岸走私活動熱區,不法集團從高經濟價值的澳洲龍蝦、大陸牡蠣,到近期查獲的保育類鸚鵡蛋,顯示走私貨品已趨向市場導向與高利潤化。查緝人員直言,「殺頭生意有人做」,金門、馬祖因其特殊地理位置,儼然已成為兩岸走私的樞紐。

 2020年底大陸禁止澳洲龍蝦進口,走私集團看準其中利潤,利用金門、馬祖與大陸福建省僅10公里之隔的狹窄水道,將澳洲龍蝦從台灣轉運至金門,再利用海上接駁方式走私進入大陸。這種模式不僅能避開關稅,更能趁年節市場需求高漲時,獲取暴利。查緝人員指出,即便金馬地區居民每餐都吃龍蝦,也無法消化如此龐大的進口量,這背後顯然是走私集團在幕後操作。

 除了高價龍蝦,今年初大陸牡蠣也循類似手法,利用馬祖進行「洗產地」走私來台。連江地檢署指揮海巡署查獲兩艘漁船自南竿鄉福澳港出海,與大陸漁船併靠走私牡蠣,已起訴涉案3人。檢方強調,此類走私行為不僅衝擊國內農漁業經濟,更可能引發食品安全風險。儘管被告聲稱牡蠣來自養殖區,但航跡紀錄與查獲的統一包裝重量均與正常養殖情形不符,且有與大陸船隻接駁的明確軌跡,證實馬祖已成為不肖業者洗產地的管道。

 近年來,不法集團走私貨品,已趨向市場導向與高利潤化。查緝人員表示,過去走私常見的花生、香菇等已不多見,走私集團更著眼於高單價、查緝難度較高的物品,如近期查獲的「鸚鵡蛋」走私案便是明顯事例。

 據查緝人員透露,每顆鸚鵡蛋在市場上可賣到上萬元,即便查獲2000多顆,走私集團仍能獲利上千萬元,驗證了「殺頭生意有人做」。這些鸚鵡蛋除了可能透過小三通的漏洞夾帶進出,更多是利用海關無法立即查驗鳥蛋品種的特性,將一、二級保育類動物的蛋「魚目混珠」走私進入大陸,甚至以金馬為跳板,銷往其他國家,嚴重危害全球生態保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