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708江飛宇/綜合報導

伊朗發展核武 走濃縮鈾路線

image
熱門話題

 以色列攻擊伊朗核設備,究竟有多少成效?有些說成效極封,至少推遲數年,但也有說法是成效不彰,設備並未損壞。如此判斷差異的主要關鍵在伊朗精煉的鈾235有多少數量,因為伊朗發展核武是以鈾235為主而非擁核國的鈽239。

 簡單來說,製造核武器主要有兩種途徑:一是將天然鈾中的鈾235,進行高濃度分離(高濃縮鈾);其二是利用核反應爐,將占了絕大多數鈾238轉化為可裂變的鈽239。目前主要的核武器擁有國會選擇鈽核武路線,因為只要有合適的機具,滋生鈽239要比分離鈾235容易一些。

 伊朗當然也想要採用鈽核武路線,原本位於阿拉克(Arak)的重水反應爐,被視為可能產生武器級鈽的潛在設施,但是根據2015年簽訂的《聯合全面行動計畫》(JCPOA),該設施已被改建為不能製造武器用鈽的設計,並接受IAEA監督。換言之,目前伊朗不具備可實際提煉鈽239的設備。

 同時,鈽核武的觸發過程也有較高的技術難度,它需要利用高品質的TNT炸藥,以多塊的形式包圍在濃縮鈽的外圍,以瞬時同步引爆的方式,利用爆炸的威力觸壓縮鈽,同時還要有中子發生器,使大量中子撞擊鈽原子核從而引發強烈的連鎖反應。其中包括高品質TNT、特殊信管、中子發生器都是技術門檻,國際上也容易管制與發覺。

 這使得伊朗的核武器發展,只能選擇技術難度低的鈾濃縮路線,但是這一方案也有代價,那就是特別費時費力。

 在自然界中,鈾礦的主要成分是鈾238,占到99.284%,它們不會主動分裂,無法做為核武材料;只有0.7204%的鈾235,具有主動分裂的效果。在化學性質上,鈾235與鈾238完全相同,只在中子數上有所差異,所以分離鈾235的方法,是先將鈾熔化、氣化成六氟化鈾,再利用一種網目極小的濾網,使中子數較小,原子核尺寸也較小的鈾235化合物給過濾出來,整個分離機就像高速脫水機一樣快速旋轉,所以分離機又叫離心機。

 經過多年的發展與試錯,伊朗目前已在納坦茲(Natanz)與福爾多(Fordow)兩處核材料濃縮廠,部署大量的離心機,這些機器能將鈾濃度提升至民用所需的3.67%以上,然後反覆進行分離。

 以色列對伊朗核武計畫極度警覺,並多次表態「不容許伊朗擁核」。事實上,過去幾年,伊朗境內數座核設施、科學家與軍事目標曾遭遇神祕爆炸或暗殺,外界普遍認為是以色列情報機構摩薩德所為。2020年伊朗著名核科學家法克里扎德(Mohsen Fakhrizadeh)遇刺,就是最具代表性的事件。以外,以色列也利用植入木馬程式、電腦病毒,破壞伊朗離心機控制電腦。

 然而,根據2024年IAEA報告,伊朗已將部分鈾濃縮至60%,距離武器級(約90%)只剩一步之遙,這正是以色列認為必須出手的時候。

 儘管伊朗技術上可能接近武器門檻,但從掌握高濃縮鈾到真正製造、測試、部署核彈頭,仍需面對工程與軍事實務上的挑戰。核武設計、彈頭小型化、飛彈搭載與指揮系統,等皆非短期能完成。

 不過,伊朗即便未正式製造核彈,只要擁有所謂「核潛力」(nuclear threshold capability),就可能改變地區軍事平衡,使其在外交談判中握有更大籌碼。

 國際社會能否及時透過外交與監管手段遏止這一風險,將是未來幾年全球戰略穩定的關鍵。(更多精彩內容請免費下載《翻爆》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