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稅戰若潰敗 大罷免恐大翻盤
待遇不如日韓重創產業 開放農產品衝擊票倉 民怨外溢助攻反罷免成不信任投票

國際貿易談判充滿不確定性,美方即將公布對台關稅,各界不敢樂觀。最糟的是,我國匯率升值幅度明顯高於日韓,若未能爭取更佳待遇,出口壓力恐成全面衝擊。值此關鍵時刻,民進黨政府卻將行政能量投注在罷免選戰,若談判結果不如預期,不僅重創產業,更可能引爆民怨,使7月26日大罷免投票風向出現變化。
美國已宣布日、韓關稅為25%,若台灣最終只談得與日韓相同或稍低的結果,根本無法構成競爭優勢,尤其是在釋出更多交換條件後,仍得不到好結果,民怨勢必沸騰。
值得注意還有,4月以來,日幣升值不到1%,韓元不到10%,新台幣卻升值約12.4%,也就是說,即使最後台灣與日韓獲得相同的關稅條件,廠商出口成本仍高出日韓一截,對中小企業將是沉重壓力。
過去幾個月,各國無不全力投入對美談判,台灣行政資源卻總是圍繞選舉轉動,原本就難打的關稅一仗,在政治干擾下更添變數。若最後不僅開放稻米、美豬、美牛進口,談出的關稅又毫無優勢,這場談判形同潰敗。
農業縣市過去一向是民進黨票倉,若美方農產品大舉進口,地方反彈可想而知。雖然這些地區非罷免戰場,但民怨一旦被點燃,效應將如野火延燒,外溢至中、北、東部罷免選區。
尤其此次與過往不同,關稅是主軸,美豬、美牛、稻米只是引信,若稅率無法壓過日韓,又在對美談判過程中過度軟弱,賴政府威信難保,而且這一切是由一群忙著打選戰、充滿政治任命色彩的官員談出來的結果,人民未來如何安心相信執政黨?
藍營此時若能把握機會,聚焦賴政府執政1年多來的治理亂象,將反罷免升級為對整體政績的不信任投票,很可能扭轉戰局。
反觀民進黨,如果關稅結果不理想,仍強行以罷免論述對外宣傳,恐怕適得其反;若沉默以對,又擔心走出家門的鐵票數量不足以跨過罷免門檻,進退兩難。
當關稅遇上大罷免,便不是單純政策得失的交涉,而是人民對政府施政優先順序的總檢驗,關鍵卻掌握在美國總統川普手裡,若對台關稅低,將成為民進黨推動大罷免的「東風」,若最後談成爛帳,人民看清國家只剩鬥爭與退步,「大罷免、大成功」將淪為笑話一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