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709林周義/台北報導

酷暑防皮膚癢 中醫飲食有撇步

調體質 正常作息按穴道

image
夏季氣候炎熱,容易皮膚瘙癢,若飲食不加節制,將誘發或加重皮膚病。(李念庭攝)

 夏季氣候炎熱,容易皮膚瘙癢,若飲食不加節制,將誘發或加重皮膚病。中醫師提醒民眾,應避免辛辣、油炸肥膩、甜食奶製品、酒類及生冷食物,皮膚的健康與氣血充足、經絡通暢、臟腑平衡息息相關,養成健康的生活習慣是最平常也最重要的方法。

 翰鳴堂中醫診所中醫師莊可鈞表示,皮膚瘙癢與夏季「暑、濕、熱」邪氣有關。暑屬陽邪,易傷津耗氣,大量流汗、水分未及時補充,將導致皮膚失去滋養。而毛孔打開過度,會腠理疏鬆、陽氣外洩,同時風濕熱邪入侵皮膚,當身體無法代謝,將困於肌肉皮膚及腸胃系統,表現出紅疹、水疱、瘙癢等。

 莊可鈞指出,天氣熱,食慾不振,許多人喜歡吃重鹹提高食慾,容易過量進食油膩、甜食、生冷食物,也會助長體內的濕氣,無法退火,很快就會變成又濕又熱的體質。另天氣燥熱易煩躁,導致心神亢進、自律神經失調,也就是中醫說的肝氣鬱結化火,助熱生風,加重皮膚病情。

 面對夏季皮膚搔癢反覆發作,中醫強調的是體質調整、防止外濕引動內濕,從根源著手,改善體內失衡狀況。皮膚瘙癢的最常見原因是濕熱,表現為皮膚起紅腫熱痛的水疱、丘疹,搔抓後加重,多因飲食重口味、喜炸辣烤甜食、過食辛辣引起。

 而血熱體質者的皮膚瘙癢,容易抓破呈條狀血痕,多是因天熱情緒煩躁、過食辛辣發物引起;脾虛夾濕者,則容易皮膚起水疱、丘疹、流水或糜爛而瘙癢,多因過食生冷、水果、油膩、甜膩、暴飲暴食、壓力、生活作息不規律引起;至於血虛,在夏季較少見,表現為皮膚乾燥瘙癢、脫屑、斑駁狀,多因過度勞累、熬夜、壓力大、無運動引起。

 莊可鈞提醒民眾避免辛辣、油炸肥膩、甜食奶製品、酒類及生冷食物。平日養成規律運動、保持心情愉悅、適當舒壓、正常作息都是最平常也最重要的方法。早晚也可按壓合谷、曲池、血海、三陰交,每個穴位按壓3到5分鐘,可達到疏風解表、養血清熱、調和臟腑、改善皮膚循環及代謝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