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710

社論/高關稅傷本 談判黑箱傷心

image
中國時報社論

 美國近日陸續寄發對各國的對等關稅稅率,包括日本、韓國稅率都已公布,美中關稅談判結果也大致底定,相較於中、日、韓與美國談判的重點透明公開,企業針對美國祭出的稅率多少能了解癥結所在,台灣近3個月來與美談判可說完全黑箱,若最後對等關稅不符預期,企業恐怕只能大嘆死得不明不白。

如何因應 空話帶過

 以韓國為例,首先即是在亞銀年會時即坦言美國對匯率施壓,因此從對等關稅宣布到美國本次公布最後稅率,韓元在期間確實對美元升值了7%。反觀台灣則遮遮掩掩,行政官員強調談判過程中未涉及匯率議題,但同期新台幣匯價卻如火箭般上揚,漲幅達12%,這種口嫌體正直的談判之道,讓企業實在很難信任政府。

 再說日、韓所以被課徵25%對等關稅,政府至少也都對企業說清楚、講明白。韓國的貿易部長即直言,美國在談判中要求韓國進一步開放農業、汽車與數位市場;日本經濟再生擔當大臣則強調談判重點在汽車產業。反觀台灣政府對於談了什麼,態度始終隱晦扭捏,僅一直用會替產業爭取最大利益這類空話帶過。

 眾所周知,國際經貿談判絕非易事,特別是談判對象是政治和經濟都屬於絕對強權的美國,政府如果可以充分讓國人得知對方要求、我方底線,就算最後談崩了,至少大家還能說一句政府有骨氣。讓人遺憾的,是4月以來台美關稅的數次談判,政府除了強調有在談、會努力到最後一刻、會考量國家利益,完全不提實質內容。

 這也難免讓外界質疑,政府究竟和美國談了什麼?我方態度究竟為何?畢竟各國稅率最後是由美國決定,但各國的談判態度仍可操之在我,像越南市場全開、採取零關稅,以低姿態爭取稅率從40%降至20%,民眾至少認為政府努力了;日本態度堅絕,稅率被加到25%,沒守住稅率,至少保有尊嚴。

 但是台灣呢?民眾和企業連政府談了什麼都不知道,又如何能判斷稅率是否合理,更不必說要信任最後談出的結果。由此來看,台北市長蔣萬安提出的呼籲其實十分合理,政府應適時公開談判過程、協議內容,說明為爭取合理關稅做了哪些努力,同時也必須因應新關稅提出可行的產業協助措施。

 至於台灣適用多少的對等關稅稅率才算合理,老實說,行政院長卓榮泰提出的爭取零關稅可謂痴人說夢,就連10%的基本稅率對台灣企業而言都是求而不得,基本上,對照初始32%的稅率,目前行政院打的算盤應該是有降至少就算有交代,低於日、韓的25%即視為及格,若能砍半至16%或更低,更是能吹噓成果顯著。

政府不說 企業憂心

 這是從行政院政治計算的角度去看合理稅率,如果是從廠商為出發點,沒有人會質疑,關稅稅率當然是愈低愈好,更何況除了對等關稅,後續台企還必須關切232條款相關發展的影響。前經濟部長尹啟銘即直言,考量美中貿易戰、台積電赴美千億美元投資等各因素,台灣應該要爭取到對美關稅從32%降到10%才合理。

 尤其是對照日、韓對等關稅稅率25%,台灣不像日、韓簽署多項自由貿易協定(FTA),出口成本不能單看對等關稅,也要考慮出口其他國家產品是否免稅;在此同時,台、日、韓現行出口產業結構也完全不一樣,例如台灣汽車出口量很低,與日、韓相較不具可比性;最後即是必須把匯價升值的因素一併考量在內。

 川普的關稅政策確實會引發台灣產業很大的問題,但更讓人憂心的是政府黑箱談判引發的信心危機。談判小組在過程中的一路黑箱作業,更從未找企業協商,除了讓國人難以判定最後談出的稅率是否合理外,不少企業心中也埋下可能被政府「賣了」的疑惑,也因此有工商團體傳達稅率如高於20%,政府即應道歉的聲音。

 政府不說,但民間心知肚明美國談判重點無非汽車和農畜產品,同時希望台灣加大對美投資如買波音、天然氣。要換取美國較低的對等關稅稅率,台灣政府沒有面子可賣,就是必須吞下美方條件,但對此政府卻什麼都不願坦誠以告。對於企業而言,高稅率傷本,政府的黑箱則是傷心,長此以往,產業想不出走也難,台灣產業空洞化危機恐一觸即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