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710曾薏蘋/場邊觀察

大罷免戰線長 罷團現疲態

image
大罷免投票逼近,藍營立委也展開反制,罷團最後衝刺不如預期順利。圖為國民黨桃園市長張善政(右二)與同黨立委傅崐萁(左二)8日掃街宣傳反罷免。(本報資料照片)

 大罷免投票逼近,但因整個期程過於冗長,罷團也出現疲態,由於罷免志工多半上班族,年輕人不像當年太陽花時期多,投票在即,罷免動員場多,但志工不足,連向警局申請場地、插旗掛燈桿流程,領銜人也只能親自接洽,外加幾區藍營立委反制策略成功,罷團最後衝刺不如預期順利。

 年輕人是社會運動重要骨幹,民進黨經過多年執政,年輕支持者已不比當年,很多年輕人流向民眾黨,罷團的志工多屬於上班族,不像年輕人花招多、時間多,這也讓罷團在大罷免投票前衝刺,頗有強弩之末的感嘆。

 此外,當年太陽花事件為期不到1個月就落幕,參與者的熱情與鬥志,還保持在巔峰狀態,但這次大罷免戰線拉太長,去年7月開始醞釀,第一階段連署還算順利,到了第二階段逐步擴散走出同溫層,到今天還要拉攏中間選民,不少罷團志工愈來愈少,從剛開始上百人,到現在連領銜人都要「校長兼撞鐘」。

 要在投票前一直維持熱度,實屬不易,尤其到了投票前夕,辦晚會、遊行、掛旗幟活動頻繁,更是用人之際,但人力不足下,領銜人親自出馬跑警局申請司空見慣;有領銜人笑說,連警察看到他來接洽都驚訝地問:「你自己來跑喔?」

 此外,國民黨也開始反制,要藍委回到選區展開陸戰,碰到組織場,罷團很難深入敵營,有時必須靠民進黨協助,但許多地方型議員在選區藍綠通吃,也不想得罪人,有些人則持事不關己心態,這些都不是民進黨中央可以叫得動,或像高嘉瑜有人氣、也熱心,卻無組織,協助力道有限。

 有罷團感嘆,反觀藍委,如徐巧芯、張智倫等人,緊守基本盤的模式相當成功,「仇恨值高沒關係,只要支持者願意站出來投不同意,就成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