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覽車增身分識別 駕駛怒剝2層皮

全台1.3萬輛遊覽車中僅1242輛有身分識別設備,交通部修法明年元旦起須裝駕駛識別設備,駕駛團體不滿已有GPS也有識別功能,再裝刷卡機須再付費,要求暫緩。交通部表示,既有設備若可介接識別資訊,免買刷卡機,需裝設者有補助,經輔導若不配合將罰9000元。
考量遊覽車疲勞駕駛有事故風險、勞動環境不佳衍生缺工問題,交通部修法明年導入駕駛身分識別。新北市遊覽車駕駛員職業工會9日號召駕駛在交通部架靈堂辦告別式抗議,擺不良官員公祭靈位,請來孝女白琴鑽棺哭訴。
該工會理事長許景翔指出,昔已出錢安裝GPS,可優化顯示駕駛姓名,現在又要加身分識別,「像一頭牛剝兩層皮」,應暫緩實施,請交通部邀專家討論配套,檢討月租費與裝機費等,若超收盼還給業者與駕駛,不該利用運管規則無限上綱,將提行政訴訟。
交通部政務次長陳彥伯說,部分業者仍用紙本派車單,導入識別可數位化管理,讓業者與監理機關掌握勤務,國外也有類似規範,不一定只能用刷卡機,只要具備識別資訊的設備可介接即可,有業者就透過App管理。
針對工會稱強制要求加裝設備及額外負擔月租費,公路局運輸組長梁郭國補充,未限制設備規格,車機商也說駕駛資訊透過既有GPS回傳,免額外收費,若有加裝需求,每車補助上限2000元,申請至8月底。
遊覽車客運商業同業公會全聯會理事長魯孝亞說,全聯會業者皆支持裝設,國際都有保護駕駛工時機制,缺司機環境下,須確保安全與福利,資方也認定工時管控非常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