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710蔡鎤銘

馬斯克組黨 真革命還是政治鬧劇?

智庫論壇/專欄

image
(圖/美聯社)

 由德州共和黨眾議員阿靈頓於2025年5月提出的「大而美法案」得到美國總統川普的大力支持,於7月3日以218:214險勝通過,川普於7月4日下午簽署生效,預計2034年前增加5兆美元國債上限。此法案引發全球首富馬斯克與川普公開交惡,馬斯克在社群平台X宣布創建「美國黨」(America Party),揚言挑戰美國兩黨制霸權。他聲稱此黨於7月4日獨立紀念日成立,欲「將自由還給人民」,引發全球熱議。這場似真似假的政治風暴,究竟是改革火種,抑或借機炒作的鬧劇?其動機、現實挑戰與影響值得探究。

 馬斯克政治立場近年劇變。2022年前,他傾向支持民主黨;2024年,他投入近3億美元支持川普競選,成為共和黨金主。然而,「大而美法案」點燃兩人衝突,馬斯克批評其違背政府效率部(DOGE)削減支出的理念。他在X發起民調,詢問是否需代表「80%中間選民」的新政黨,80.4%受訪者(約560萬人)支持,另有125萬人回覆65%贊成新黨,顯示民眾對兩黨制不滿。

 馬斯克主張「美國黨」聚焦財政紀律、科技治理與反「覺醒主義」(wokeness),批評兩黨被極端派系綁架。他提議新黨瞄準2至3個參議院席次與8至10個眾議院選區,成為「關鍵少數」,影響重大立法。

 歷史上,第三黨難突破兩黨制。1992年,羅斯培羅(Ross Perot)獲19%選票,卻未贏選舉人票。綠黨、自由黨數十年僅限州級影響。馬斯克財力雄厚,X平台具宣傳優勢,但建構政黨組織需數年。卡波爾預估,「美國黨」難在2026年中期選舉前成型。兩黨透過控制州法、選舉規則與選區劃分,壓制新政黨,馬斯克需投入巨資應對法律挑戰與選民懷疑。

 5月路透社民調顯示,58%受訪者負面看待馬斯克,39%正面,共和黨人較支持,民主黨人多反感。他反「覺醒主義」、推減稅與去監管化,吸引科技愛好者與獨立選民,但批評者認為其商業思維忽視政治複雜性。馬斯克與中國大陸領導人習近平、阿根廷總統米雷伊互動頻繁,其大陸投資超百億美元,引發質疑:全球化富豪能否代表美國選民?

 X平台反響顯示,川普支持者批評「美國黨」分裂共和黨票倉,恐讓民主黨漁利。部分用戶認為馬斯克作為南非裔,無資格干涉美國政治。

 馬斯克與川普衝突不僅是政策分歧,更是權力較量。川普稱「無馬斯克,共和黨仍勝選」,威脅驅逐馬斯克並調查特斯拉補貼。馬斯克回擊川普「忘恩負義」,公開支持彈劾。

 「美國黨」若成真,可能影響美國政治。短期內,馬斯克可透過X動員年輕選民與科技支持者,影響地方選舉。長期看,兩黨制與選民忠誠度限制其成長。依皮尤研究中心數據,2024年獨立選民增至43%,但多數仍傾向兩大黨。馬斯克需克服制度障礙與信任危機。X帖子顯示,「美國黨」或稀釋共和黨票倉,助民主黨翻盤關鍵席位,加劇政治碎片化。

 「大而美法案」通過後,馬斯克的「美國黨」構想掀起政治颶風,背後糅合財政憂慮與個人動機。他聲稱7月4日成立「美國黨」,但主流媒體未確認其正式申請,僅Binance News報導,顯示其進展不明。兩黨制壁壘、法律挑戰與公眾分歧,使新政黨前景如履薄冰。馬斯克或能憑財力與X平台掀波瀾,但重塑政治格局恐非一朝一夕。這場似真似假的風暴,是改革火種還是短暫鬧劇?時間將揭曉。(作者為淡江大學財務金融學系兼任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