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虐增近5成 頸部掐痕快通報

我國老虐通報案逐年攀升,5年成長近5成,以子女對父母暴力案占55%最多。法醫示警,老人虐待傷口多以「瘀傷」表現,常見位置為頭臉部、頸部、上肢軀幹,尤其「頸部掐痕」最為危險,應提高警覺、及早介入。
衛福部統計,老人保護通報案從2020年近1.7萬人,升至2024年2.4萬多人,5年增加約45%,並以(孫)子女對老年(祖)父母暴力占大宗。受暴類型以精神暴力,如視而不見、疏忽照顧等占53%最高,其次為肢體暴力37%、騷擾30%、經濟暴力2%。
衛福部保護司司長張秀鴛表示,分析5年重大老虐致死或重傷案件主因,35%為照顧者不堪負荷殺害失能老人、30%為相對人精神疾病引起暴力,以及啃老族討錢不成報復、藥酒癮導致暴力等。
長者遭肢體暴力的傷勢,常與身體功能退化、疾病、藥物產生的症狀混淆。高醫大法醫病理科醫師尹莘玲說,常遇到老人家謊稱自己不小心跌倒、發生意外,但其實從傷口表現和位置,就能看出是遭虐待還是一般外傷。
尹莘玲說明,老人受暴傷口通常是瘀傷、皮下出血,常位於頭臉部、頸部及上肢軀幹,尤其當頸部出現手指掐痕,是非常危險警訊,若發現頸部掐痕卻未通報處理,「下次看到可能就是屍體」,遭殺害機率是一般人的10倍。
然而,實務上老年人遭子女施暴,常擔心晚輩留下犯罪紀錄、怕家庭破碎等原因選擇「隱忍」,使案件難以及早被發現與介入,且反覆回到暴力情境,甚至更加嚴重。
張秀鴛表示,面對老虐,唯有及早避免、及早求助才能解除危機,鼓勵成年子女學習承擔自我責任、關心愛護父母、與父母建立平等尊重的關係,老年父母應勇於尋求外部協助、維護自身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