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716 張元祥

窮得只剩下深綠獨派

image
(圖/本報系資料照)

 如果賴總統看到台灣民意基金會15日公布的「總統聲望」調查,恐怕晚上會睡不著覺!

 這項長期的民調趨勢反映出兩個「國家治理」的嚴重警訊:一,與上月相較,賴總統聲望重挫5.8個百分點,這是「有感」且「顯著性」的下滑;二,「總統職務表現」的贊同率與不贊同率,一來一往差距達到1.6百分點(前一次2024年11月,兩者相差僅0.2個百分點),正式呈現「死亡交叉」的執政泥淖;從民調經驗上來看,如果聲望長期下滑,又正式出現「死亡交叉」,恐怕要花費3倍的力氣,才有機會再次翻轉出現「黃金交叉」。

 一個聲望低迷,缺乏民意支持,無法獲得人民信任的總統,可能出現「令不出總統府」或「重大國政無法推動」的困境,對總統個人及國家都是嚴重的危機。著有《美國總統的七門課》一書的多任白宮高層葛根曾指出:「人民對總統的信任感不是伴隨職位而來,而是爭取來的。因此,總統必須言行一致,並管束幕僚也遵行不踰。」

 台灣是一個多元而包容的社會,在面對強大的外力挑戰,更需要一位能團結人民,讓國人信任的國家領導人。顯然,上任1年多以來,賴清德的政治目標與民眾的期待有不小的落差,賴的言行也經常讓綠營支持者都混淆不清,更放任綠媒、青鳥、黑熊和柯建銘無差別式的攻擊。

 短期而言,造成賴總統聲望1個月內急墜,不外乎幾個原因:6月底的「雜質說」徹底惹怒藍營支持者;7月初台北市前副市長彭振聲夫人的不幸事件,喚醒白營小草對政治獨裁與司法不公的記憶;「大罷免」跳到第一線要求黨公職與罷團同行,更讓希望安定的中間選民為之傻眼;最後,7月初颱風丹娜絲及豪雨重創南部,特別是賴的本命區台南,更讓南部民眾群情激憤。

 而過去1個月,藍白和中間選民的確更團結了,但顯然,賴清德並沒有與主流民意站在同一邊;台灣民意基金會並沒有公布進一步的交叉分析,但可預期,42.9%的「職務表現滿意度」(與總統得票率40.05%已相差無幾),恐怕絕大多數還是來自傳統綠營支持者。

 推動大罷免的核心目標是為了翻轉國會,讓賴清德實現完全執政的夢想;但大罷免所付出的代價不僅是再次激化社會對立,持續仇恨動員,更重挫賴總統的政治聲望與人民的信任。

 「窮得只剩下深綠獨派」,對還有將近3年任期的賴清德而言是極度危險的。接下來還要面對美國宣布台灣的對等關稅,以及大罷免結局的嚴峻考驗。7月26日過後,賴清德會重回「全民總統」的政治路線?還是繼續向深綠獨派抱團取暖,恐怕只有賴自己知道。(作者為東吳大學政治系兼任助理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