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評/美國經濟有韌性 但少不了中國

美國總統川普祭出「對等關稅」後,美中一度激烈對抗,但很快控制住衝突。繼5月日內瓦、6月倫敦兩輪談判達成初步貿易框架協議後,雙方研議8月初由美國財長貝森特、商務部長盧特尼克及貿易代表葛里爾同赴北京,啟動「貿易對話」。更大動作是輝達執行長黃仁勳於赴白宮會見川普總統後直飛北京,宣布恢復H20晶片輸中,並將發布專為中國市場設計的RTX Pro顯卡。
美中啟動貿易對話
相對中美貿易戰降溫,川普對日、韓等傳統戰略夥伴卻十分不客氣,直接發函宣布實施25%關稅。川普「親中遠日韓」顯得突兀,畢竟美國戰略競爭對手是中國大陸,關稅是執行外交政策重要武器,沒道理把箭射向盟友,卻對中伸出友誼之手。
不過,不能忽略中美雖達成初步貿易協議,但大陸輸美產品實質關稅平均50%到55%,對比已公布的各國對等關稅,大陸稅率還是最高,比巴西還多出5%。美國頻頻對大陸釋出善意,意在談判時取得最佳成果,這也透露出,美方不希望與中國撕破臉。
美國願意以談判協商取代衝突對抗,應與漸露疲態的經濟有關。根據美聯準會最新預測,今年美國經濟成長率會從原先預估1.7%降至1.4%,下修0.3%;2026年同樣是從1.8%下調至1.6%。無獨有偶,OECD及世銀6月發布的經濟報告也指出,今年美國經濟在關稅衝擊下,將面臨嚴峻挑戰,同步將美國經濟成長率從原本2%以上,分別下修至1.6%及1.4%。
進一步細看每季變化,6月底最新公布的第一季美國經濟成長率終值為衰退0.5%,萎縮幅度較初值-0.3%及修正值-0.2%擴大,也是3年來首度出現負成長。不過,不需要懷疑美國經濟的韌性。第一季雖出現衰退,但消費及投資兩大引擎仍是正貢獻,拉低經濟的是淨出口,負貢獻達4.61%,高於消費及投資總和貢獻。
為何如此?川普對等關稅政策反覆,改變廠商決策模式,必須提前拉貨備貨,導致進口大幅攀升。換言之,這並非經濟真的出問題,而是廠商因應關稅的短期措施。6月新公布非農就業數據彈升至14.7萬人,遠高於市場預期,失業率下滑至4.1%,意味勞動市場堅挺,讓聯準會更有底氣延緩降息步調,顯然美國經濟有韌性。
美國因廠商拉貨潮而導致經濟衰退,背後與中美經貿高度依存有關。原因不難理解,占美國GDP比重高達7成以上的消費,若缺少大陸這個全球製造業樞紐,大量依賴大陸中間財與原材料的美國企業,將面臨成本攀高甚至生存危機。這也是為何美國廠商在面臨即將到來的關稅噩夢時,必須及早向大陸拉貨的原因。
中美經貿高度依存
另一方面,這次中美關稅大戰得以停火,大陸稀土元素的供應與出口,無疑是決定性因素。換言之,美國需要大陸稀土,尤其是高科技與軍工企業,產品高度依賴稀土材料,一旦供應中斷,可能面臨停產危機。這也代表全球供應鏈雖然分化,逐漸形成所謂紅色與非紅供應鏈體系,但不同體系之間仍存在依賴關係,無法完全脫鉤。
美國高唱「脫鉤中國」,但實際上排除不掉中國。消費品的中間財與原材料、稀土都是很好例子。被白宮貿易顧問納瓦羅點名,直批撤出大陸步調過慢的蘋果、大陸凍結交貨的波音飛機,為大陸量身打造AI晶片的輝達,都離不開中國,在在說明美國經濟少不了中國。中美之間既是競爭關係,也是依存關係。即便川普推動降低大陸角色的去風險化措施,但要做到完全脫鉤,基本上不現實。這也意味中美需要更多溝通與對話,而不是衝突與對抗。
8月中美貿易對話即將展開,企盼能有好的結果。畢竟這不僅攸關中美利益,也深深牽動全球經貿走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