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惡鬥 引戰自焚
焦點評論

賴清德執政後台灣政壇始終暗潮洶湧,「柯文哲受審」、「大罷免」及「團結十講」看似三個並不相干的事件,實則一個針對高人氣在野黨主席,一個針對多數黨精英,一個訴求地方基層民眾,三網齊下,坐實了民進黨為鞏固權力,意圖永久改變台灣政治生態的陰險算計。
在冗長的審理中,柯文哲並無明確證據涉及「貪汙」,卻被指控收受賄賂、侵占政治獻金、背信及圖利等職務犯罪,不僅無法讓柯文哲心服,也讓民眾質疑。何況柯文哲是民眾黨主席,也是當朝民進黨的強力競爭對手,司法審理過程理應更加審慎以昭公信,若強勢濫權不容分辯,甚至屈辱當事者的人格和政治信用,不僅對民眾黨的支持者形同欺矇、打壓,曲枉正義更將破壞司法獨立,動搖民主制度的根基。
罷免制度的設計本是針對操守不佳或表現怠惰的民選代表,若只為扭轉自身劣勢而以無差別罷免對付異黨民意代表,不但有違民主制衡精神,也會激化社會對立,成為政治惡性循環之始。
政治人物最糟糕的是失去人格底線及良知,賴清德不問公理正義,不管民生利益,甚至不惜台灣民主臉面,執意推動「大罷免」,其氣度格局令人搖頭。而民進黨動員少數激進者來裹脅溫和多數,企圖以此便宜手段反轉立委選舉失利,實現「一黨獨尊」的完全執政,這種背離現代民主的傲慢態度連民進黨多位創黨元老都看不下去,紛紛跳出來反對,就此無論「大罷免」勝敗結果,始作俑者已成台灣之恥!
民進黨運作柯文哲案以打擊民眾黨,又以「大罷免」恫嚇國民黨,捆縛民意代表的手腳,卻因理不直氣不壯遭致各界質疑,影響民進黨形象,原本在幕後操控的賴清德只能以總統之尊親自出馬,規畫選前環島造勢,並以「團結」拉高調門,以國安為包裝,反覆宣講其台獨理念,鼓動全民放棄對國族的自我認知。
暫且不說執政黨的任務本在努力落實「民之所願」,以民生樂利、社會祥和來團結民心、增進認同,更何況民進黨有權、有錢,早已掌控台灣絕大多數的新聞媒體和宣傳管道,卻還要對其他政黨趕盡殺絕,製造社會不安,並以「團結」蠱惑民眾共同為台獨賣命,這種激烈做法將使台灣離和平更遠。
台灣的歸屬是由歷史、地理條件、種族組成和文化傳承共同造就,依理依法都與大陸不可切割,1949迄今雙方雖呈現分治敵對的僵局,但兩岸憲法對台灣的主權與領土範圍從無任何改變,而以中國當今的國力及民族認同,無論戰爭必須付出如何代價,更絕不可能容許將台灣的領土與主權從大陸分離。
團結是為社會安定,是為子孫福祉;一心排除異己的政治惡鬥只會激化仇恨、阻礙進步,甚至製造分裂,引來戰爭。台灣是我們共同生長的地方,今天台灣的社會進步、民生樂利絕非一黨、一人的成果,大家必須互相尊重、共同珍惜。希望自詡愛台灣的民進黨認清歷史,放棄愚民弄權的私心,不要錯估潮流大勢,更不要低估大陸統一的決心,看看烏克蘭,想想台灣。(作者為台企聯榮譽會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