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日3抽連14天 醫:恐致血管瘤
非醫事人員扎針 違法易感染

台灣師範大學女足教練遭爆強迫選手配合研究抽血,有學生一天被抽3次血、連抽14天,更傳出執行抽血者非醫事人員。醫師指出,非專業人員扎針,次數可能較多,若連續單點扎針3次以上,血管會變得非常脆弱、甚至出現血管瘤;醫檢師譴責,抽血應由專業執行,否則可能感染。
新光醫院健康管理部醫療副主任柳朋馳表示,長期抽血可能讓受害者如同毒癮患者,下針處硬化、傷口癒合不良,也會出現瘀青或血管破裂。臨床上,不太會每天扎針扎3次,即便抽不到血也會換位置抽,假如不是專業人員,可能就會增加扎針次數。
柳朋馳指出,這類研究至少要1~6個月,若扎針點一直轉換,傷口可能有癒合空間,但若連續在單點扎3~5次,血管就會變得非常脆弱,甚至血管增生,出現血管瘤且自發性破裂,比賽過程也可能因碰撞而受傷。
中華民國醫事檢驗師公會全聯會理事長賴信亨批評,抽血是非侵入性醫療行為,非醫事人員抽血不只違法、侵犯專業,更會對病人造成安全威脅。抽血過程中,有一定的消毒作業流程,非醫療人員可能疏忽,曝光的抽血影片甚至出現摸針頭動作,「手部細菌全進身體裡」恐造成感染。
賴信亨指出,使用真空針具,針管一推就有拉力,即便只在肌肉層也會造成局部疼痛。若非專業人員操作,造成血管被穿刺、肌肉組織血管破裂,就會出現局部溶血、瘀血現象。
賴信亨表示,連一般人捐血一次都只捐250cc,校方居然連續抽14天、一天抽3次,即便一次只有30cc,就已破300cc,更何況女足隊員抽血後,還要進行高張力肌肉重力訓練,可能加劇傷害。
針對此案,衛福部次長林靜儀表示,人體研究的監督、管理、處分、研究對象權益保障等,是由研究主持人所屬單位的中央主管機關管轄。衛福部已函請教育部依法辦理相關調查及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