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717李弘斌/新聞幕後

高教拚升等 亞洲球后踩學倫紅線

image
「亞洲球后」周台英在掛靴後轉戰教職,卻因抽血風暴遭台師大停聘。(本報資料照片)

 曾是台灣女足旅外先驅者,以當家球星之姿率領木蘭隊在1991年首屆女足世界盃打入8強,「亞洲球后」周台英即使放到今日,仍是台灣女足無可爭議的第一人。但這位成就輝煌的運動員在掛靴後轉戰教職,這次卻因抽血風暴遭停聘,純競技背景的教練如何在現今的高教環境立足,也是值得深思的議題。

 現年61歲的周台英,早在1980年印度亞洲盃上演中華隊處女秀,以未滿17歲之齡貢獻5球,獲頒最佳球員也助中華隊衛冕成功,隨即成為木蘭女足的看板球星,在1980年代後期先後加入西德、日本俱樂部,都曾幫助所屬球隊奪冠,寫下傳奇。

 掛靴後周台英回母校台灣師大任教,也率領師大女足9度稱霸大專聯賽,成績十分出色,卻在這次的抽血風波深陷校園霸凌、學術倫理等爭議。本案除了行政調查,也已進入司法程序,但師大女足球員要配合各種研究檢測,確實早已行之有年。只是相對於早期的體能檢測,近年如抽血的侵入性檢測更容易踩到學倫紅線,處理不當最終一發不可收拾。

 足壇人士指出,現在高教的問題就是大家都拚「升等」與「計畫經費」,對於純競技背景的教練十分困難。因此搭配其他教授的研究計畫,提供麾下運動員當受試者,成為要在大專環境生存的一種生態。

 而當所有大學老師都以「升等」與「爭取計畫經費」為目標,壓力最終卻落在這些頂尖競技運動選手身上,因為他們就是最好的研究對象及參與者。在這樣的環境趨勢下,如何有更符合現況的辦法,可讓選手、老師、運動科學的研究,真的要集思廣益。

 當然,教練把球隊、球員當成「自己的」傳統觀念,早已不合時宜,即使有學術升等壓力,作為師長要讓運動員接受測驗,絕對要尊重其意願並清楚告知權利義務。而以本案來看,要連續14天各抽3次血的血汗方式,愛護自己的學生,本該在教練端就踩下煞車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