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評/以自貿區模式推動兩岸融一

大陸曾於2023年推出「統一有好處」促統文宣,其實早在20多年前,大陸第一代涉台學者陳孔立就寫過《和平統一的十大好處》,這些文章說明「統一對台灣的好處」,卻未提「統一對大陸的好處」,因而引起「統戰」的質疑。其實,統一對大陸也有好處。
統一對兩岸都有好處
依大陸立場,兩岸問題源於國共內戰,兩岸之爭不是主權、領土之爭,但不否認兩岸有制度、價值、意識形態的歧見,也承認台灣民眾對大陸體制的疑懼。大陸雖堅持中共的意識形態,但回顧與美國建交至今將近40年,和平統一的主張從未改變,可見中共並不打算以戰爭解決兩岸問題。
順著上述邏輯可以推論,大陸無意強制台灣接受大陸的意識形態,而希望以自身的強大獲得台灣人民的認同,心悅誠服地接受最後的統一。這也是中共常說的「水到渠成的統一」,或「心靈契合的統一」。這種融為一體的結局將建立在兩岸價值、意識形態之爭的終結。若兩岸經過一段和平發展期,都尊重、認可彼此的制度和價值,和平統一將昇華到中華文明層面。
談到中華文明層面,就要回顧過去百年,積貧積弱、閉關落後的中國,面對列強的鯨吞蠶食,奮起去腐求新,希冀開創現代中華文明,出現了兩條道路的選擇。這兩條道路從清末變法、新文化運動、國共內戰一直延續到1949年後兩岸分治,各自建立政治經濟與社會制度。兩岸融一代表兩條路線的合一,將是中華文明包容性、和平性、現代性的結晶,應是中共夢寐以求的成果。
從對外角度而言,大陸願意尊重、包容台灣人民經過歷史選擇、考驗、洗禮而形成的憲政體制、生活方式、經濟與社會治理模式,意味著大陸倡議「人類命運共同體」與「中華民族共同體」的契合。國際社會對台灣未來的關注,本質是對大陸崛起後稱霸,進而威脅其他文明的疑慮和警覺。
大陸若能以獲取人心支持的方式解決兩岸政治分歧,國際社會對大陸崛起的疑慮將一掃而空,甚至肅然起敬,並深刻意識到:大陸既然能以和平手段解決台灣問題,怎麼可能稱霸、脅迫、武力征服其他國家呢?北京常說兩岸統一是民族復興的必然要求,同理,兩岸人民心靈契合完成統一,中華民族將成為世界先進文明的典型。
以融促統具雙向動力
從對內角度而言,台灣對中華民族而言,真是個「寶」。台灣70多年來由貧窮到富裕、由封閉到開放、由威權到民主的現代化探索過程,固然有得有失。但不能否認,台灣早期累積的財富與現代化管理經驗,曾對大陸改革開放有過貢獻。台灣產業園區發展模式一度成為大陸的「教科書」,台商不但為大陸帶來企業管理的知識,更將台灣社會的公益力、自治力、公私協同力帶進大陸,帶動長三角、珠三角等台商聚集區的政通人和與蓬勃發展。近年台灣青年在福建大顯身手,將社區營造經驗注入大陸鄉村振興進程。
大陸探索「適合國情的現代化道路」,提出「中國式現代化」理論體系。台灣1949年以來的政治、經濟、社會發展經驗,是「中國式現代化」的一部分。大陸面臨若干改革「深水區」,台灣可以提供現成的經驗;大陸正推動「海南自由貿易港」計畫,將全島作為經濟特區,可見其勇於改革的精神。
過去大陸經濟不發達、政治不自信,認為「台灣經驗」只能用在經貿層次,涉及社會、治理、制度層次,會很容易引發風險。如今大陸愈發展愈強大、愈自信,應可參考海南自由港模式,推動兩岸融合發展示範區。
融合是雙向的,單向只是融入,以「試點-推廣」改革方式汲取台灣制度、價值優點,可先從台商集中的省市試點,再穩步推廣到更大區域,甚至研究在國際社會宣布台灣為「中國現代化實驗區」,並在此基礎上推動兩岸民間交流,以此繞過兩岸政治關係的爭議。
融一的進程一旦啟動,就是中華民族現代文明升級時刻,將為大陸的發展帶來不可估量的有形和無形財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