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窟裡的陽光
人間風景

一行人在微雨中前進,速度比散步快了些,因為一邊靠雙眼攝取異國石塊舖就的街道和樓上探出陽台欄杆來看這群遊客的九重葛以及並不多的車輛和行人,腳下必須維持一定的節奏,才跟得上熟門熟路的導遊。
完全是小城市風情的街道並不寬,而且稍有上下的斜坡,許多路口又有小小的坎,天雨路滑,彼此正叮嚀小心腳下,便有人滑倒了,慶幸沒事。尤其一轉彎,便看到課本、旅遊書、網路照片上都可一見的競技場。雖不是新鮮不足奇,但是親臨現場,還是被她的古老和寬宏震住。
雨還是下著,半大不小的。離開法國的早上,半晴半陰的天空忽然飄落一縷縷的雨,真如一綹綹絲線垂墜下來般,塞納河面變成淡淡的灰藍,左岸右岸的建築色澤加深,臨別的瞳眸也憂鬱了起來。是那雨捨不得道別,也來到羅馬了嗎?
似乎和雨有緣,不只在歐洲,即便再遊同是古都的京都,初抵和臨走都是有雨來迎送。
到如今依然顯露殺戮的冷酷的競技場,那些布滿小眼睛似的洞石、面色凝重的凝灰岩以及紅磚裝飾立面的混凝土龐大量體,好像是一位老人從兩千年前便蜷伏著身子獨坐家門邊......這兒可是市中心呢,舉著灰翳雙眼憤世妒俗的瞪視流逝的時光和往來的異族。既然只是拍照,沒有入內參觀的行程,拍著拍著也覺得無趣,不如環顧周遭好幾棵聳入雲天的老樹、樹型初見,樹幹挺拔立地而起,在頂端一頂蔥鬱的大樹冠。或還不如拍拍站在路邊那個和他年齡相仿的公眾飲水口流出的氣泡水來得新鮮。既是公眾所用自然免費,據說幾千年來便是如此。這個水喉,大約是十八世紀末之後特別設置,被暱稱為「大鼻子Nasoni」,僅僅羅馬城內就將近 300座,直立式的外型外接出水管,管上有一小孔,只要手指輕壓出水口,就可以從小孔喝到水,像個向下噴的小噴泉。
該看的看了該拍的拍了,滿足了觀光客「到此一遊」心態所需,那就吃飯去吧。臨行前,身邊一位朋友,以前輩的口吻老氣橫秋地說你到義大利玩,包你義大利麵和披薩吃不完,真不知這位朋友跟了哪類的旅行團,哪有?導遊領著我們回到街上,走向餐廳去。卡德羅大街,13 號。到了。
說是大街不過是一條因為兩側都是老建築甚至古蹟而無法拓寬、拉皮和改建甚至都更的老街,看似住宅區卻藏著幾家店鋪,說是要往地下室走,心裡一涼,不悶不潮嗎在這樣的天氣裡?拾級而下,豁然開朗,彷彿走回中古世紀的地底洞穴,幾根粗大的石柱撐傘一般撐開勒拱,連接的勒拱讓天花板多了燈光照射而變化的表情。制式的三套餐,前菜、淡菜燉飯和牛排,和幾乎餐餐都有卻喝也不醉的紅酒,尤其台灣旅客頻頻乾杯喝水似的喝法,哪醉得了人?醉是一中心理層面的美感引申出來的生理表徵不是嗎?
音樂乍響,不知從哪裡冒出歌手,兩男一女皆以聲樂式的唱腔唱起來,「Che bella cosa ‘na iurnata’e sole,N’aria serena doppo ‘na tempesta!Pe’ ll’arua fresca pare gia ‘na festaChe bella cosa ‘na iurnata’e sole.」
我不禁叫出bravo!bravo!
這首O Sole Mio算得上是義大利國歌,歌詞原本是以拿坡里方言寫的,是一首輕快的描寫夏天夜裡一扇窗下情懷的小夜曲,卻因旋律歡快所以讓眾人喜愛,雖被世界各大男高音唱成詠嘆調,也因此而揚名各地。這時,石窟內頓時陽光普照風光明媚,好像淋了一個下午的雨只是為鋪陳這一刻的明亮和歡愉。當然旅伴們也各個熟悉這旋律,在這旋律的助興之下,高腳杯裡的酒也一大口一大口咕嚕咕嚕地灌進喉嚨。在幾首歌曲之後大家酒飽飯足,兩位有點年紀的白髮男歌手和妙齡女歌手開始兜售他們灌錄的CD片子......這年頭還有誰會買或聽這種片子呀?都嘛是網路下載。年輕旅伴們詫異地說。歐洲國家思維裡的新舊觀念是有所變有所不變,變化的部分又被包含在千年不變裡面;我們是求新求變,像一個鶴齡老婦整容拉皮到不成個人樣。
這節骨眼大家紛紛默契十足的找廁所,以避開他們的眼神,他們眼中燦爛的陽光似乎黯淡了下來。在陽光退隱之前,我們離開了餐廳,一個白髮旅伴在明滅街影當中,唱起國中音樂課學到的老歌〈可愛的陽光〉:「可愛的太陽雨後重現輝煌,映照花上水珠,粒粒閃金光!和暖的花園充滿玫瑰花香,在陽光溫暖裡飽哼著慰安。但在我心中充滿希望,因為妳眼中柔潤光芒,滋潤我心的深處,驅散一切,一切憂傷。」
臉上老塗著一抹淡淡憂鬱的老文青,這時好像也驅散了他的憂傷,且將石窟餐廳裡的陽光張掛在心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