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美琴:不挑釁 捍衛兩岸現狀
數十年台海繁榮是因和平穩定 軍事恫嚇適得其反

副總統蕭美琴18日出席台灣外國記者會(Taiwan Foreign Correspondents’ Club)活動,談及兩岸議題時,蕭美琴重申捍衛穩定的現狀符合區域利益,並表示台灣人民愛好和平,是世界上最友善的民族之一,不尋求衝突,也不會挑釁對抗。數十年來,台灣人民與企業為中國的成長與繁榮做出貢獻,而這一切只有在和平穩定的環境下才有可能實現,「軍事恫嚇只會適得其反,剝奪兩岸人民追求成長與繁榮的機會」。並強調,「捍衛穩定的現狀是我們的選擇,不是因為比較容易,而是這樣才是負責任並符合區域利益。」
與外國記者對談 再重申立場
總統府上月19日、20日一連兩天釋出蕭美琴接受外媒專訪的內容,蕭美琴拋出「維持現狀是符合當今包括中國在內所有利害關係人的最佳利益」,昨日出席台灣外國記者會「與蕭美琴副總統對話」活動時,再次重申立場。
她以英文致詞,感謝台灣外國記者會舉辦一系列的對談活動,以增進對台灣社會觀點的理解,如今駐台外國記者人數大幅增加,也反映出國際社會對台灣的關注。她也坦言,台灣人民將領導國家的重任託付給賴清德總統與政府團隊迄今已一年多,這14個月並不容易,面對的是一個較以往更緊密連結,卻也更具不確定性與動盪的世界。
蕭美琴回顧第一年的執政,同時說明接下來要進行的工作。談及「國內的挑戰」時表示,國內政治競爭因假訊息和中國積極干涉而更加激烈,對社會的團結造成壓力,政府必須審慎應對所有內部和外部挑戰,以確保台灣的經濟和民主保持韌性。
面對威脅 強化國防社會韌性
蕭美琴指出,首先是強化國防及全社會韌性,過去2周大家都見證了同步進行的城鎮韌性演習與漢光41號演習,也注意到政府在國防戰略上進行以軍事現代化及全社會韌性為基礎的改革與整合。然而,現代安全威脅不僅限於戰場,台灣正面臨多面向的挑戰,包括網路攻擊、假訊息、供應鏈中斷與經濟脅迫。因此,賴總統所領導的政府正致力於建構「全社會防衛韌性」體系。
在「兩岸政策」部分,蕭美琴說,如賴總統在就職演說所提,他們已呼籲中華人民共和國在對等與尊嚴的基礎上,與台灣民選政府展開對話,但遺憾的是,除了解放軍的軍事演習外,也觀察到中共積極滲透、破壞與分化我方社會的行動急遽增加。為了捍衛我國民主與社會凝聚力,賴總統針對中共運用混合手段企圖削弱我國並破壞現狀的行徑,提出17項因應策略。
對美關稅談判 日以繼夜努力
談及「拓展國際夥伴關係與經貿韌性」,蕭美琴指出,台灣經濟與全球經濟高度連結與整合,是全球科技供應鏈的重要環節,同時也倚賴全球市場以持續成長與繁榮;談判團隊正與美方日以繼夜努力,爭取達成互惠關稅協議,致力實現貿易平衡,同時進一步深化投資、科技及其他領域的雙邊合作。
蕭美琴也指出,我國已與歐洲及理念相近的民主國家擴大在貿易、綠色科技、半導體供應鏈、衛星與太空等領域的合作。近期與英國和加拿大簽署的協議,亦為推動後續合作奠定基礎,並在印太地區持續透過新南向政策推動投資、學術交流與區域整合。
與邦交國方面,她說,外交部已啟動「榮邦計畫」,分享台灣在數位、綠色、健康與韌性經濟等關鍵領域的知識與服務。簡而言之,台灣不只是建設自身經濟,更透過與夥伴們緊密連結,共同促進成長與繁榮。
另外,蕭美琴提到,台灣正積極推動人工智慧與淨零碳排轉型。在人工智慧方面,正投資數據基礎設施、培育本地人才,並推動先進科技負責任的應用;以包容、透明、信任與創新為治理核心,致力發展民主化的人工智慧。在能源方面,致力電網系統現代化,以提升韌性與穩定性,同時持續部署再生能源與新型儲能系統;也保持開放態度,積極探索全球發展中的新型潔淨能源技術,以因應未來日益增長的需求。(相關新聞刊A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