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719林良齊/台北報導

環長:關稅談判恐衝擊減碳目標

image
環境部部長彭啓明18日表示,若台美關稅談判不佳,恐衝擊我國減碳目標。(本報資料照片)

 美國總統川普4月初公布我國對等關稅為32%,雖然宣布暫緩實施,我方稅率也還在談判,但之後就會上路。環境部長彭啓明18日出席「邁向淨零減汙共利雙贏策略的新方向研討會」致詞時表示,目前正在討論2035年第三期國家自定減碳目標(NDC3.0),並規畫2032年達32%±2%、2035年達38%±2%,但若台美關稅談判不佳,±2%區間調整,恐會變成±3%。

 為了達到2050淨零碳排,我國除了在《氣候變遷因應法》明定2050目標之外,也要求行政部門應規畫各期階段管制目標,而第三期階段管制目標為2030年28%±2%,賴清德總統今年1月間於第3次氣候變遷對策委員會,拍板台灣NDC3.0目標為:2032年減碳32%±2%、2035年減碳38%±2%。

 彭啓明表示,由於川普上任帶來不確定性,原本2030年減碳目標為24%±1%,後來提高目標及因應川普上任修正為28%±2%,如果關稅談判結果不好的話,可能會變成±3%。至於減碳重要關鍵之一為電力排碳係數下降,依照規畫,將在2030年再生能源達30%、減少燃煤發電等方式降低,但擔心各界對再生能源看法不一,恐怕會成為顯著阻礙。

 彭啓明提及,未來將調整部內業務,環境部監資司更名為「AI司」,除了修正廢棄物清理法及「資源循環推動法」,未來將推動台灣的總量管制碳排放交易(ETS),預估明年上路。

 環境權保障基金會研究員湯琳翔認為,因為美國關稅變成±3%的說法,只是在為減碳不力打預防針,減碳成績不能因為關稅變差,是否能夠落實的關鍵為減碳行動計畫、減碳旗艦計畫能否被具體落實。

 湯琳翔也提及,再生能源發展確實為減碳重中之重,但近日接連發生高雄大樹光電案遭撤、丹娜絲颱風重創地面型光電,呼籲應透過事前審議妥為把關,而不是放任業者自行開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