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8日工殤日 更名職業安全衛生日
平均1.5天1名勞工因職災死亡 工傷協會批改名不如投入更多資源

依《職業災害勞工保護法》規定,政府應建立工殤紀念碑,每年4月28日訂為工殤日,但至今僅設置個別事件紀念碑,勞動部依《紀念日及節日實施條例》把4月28日更名「職業安全衛生日」。中華民國工作傷害受害人協會批評,與其更名不如投入更多資源減少職業災害。
原本依《職業災害勞工保護法》規定,配合國際工殤日,每年4月28日訂為工殤日,考量國際勞工組織(ILO)已把國際工殤日改為世界職業安全衛生日,勞動部近日依《紀念日及節日實施條例》修正名稱並函文至內政部,並要求修正紀念日名稱。
工傷協會專員賀光卍表示,當年訂定《職業災害勞工保護法》時,當時的勞委會就對工殤日名稱有許多意見,最後在立委堅持之下,才在條文中明定4月28日為工殤日,雖然只有紀念沒有放假,但也是創舉之一。而行政機關近年宣傳已都改用職業安全衛生日,此次更名後讓外界認為職業原本就有風險,憂心恐怕進一步削弱雇主預防職業災害責任。
據統計,近年每年因職災死亡人數維持在275人至320人之間,未能有明顯降幅,等於平均不到1.5天就有1名勞工因職災死亡,其中營造業占比更是居高不下。
賀光卍呼籲,職業災害議題眾多,例如2024年的墜落職災打擊年成效破功、消防員是否納入職安法等,與其將工殤日更名,不如投入更多資源,才能預防職業災害一再發生。
賀光卍提及,《職保法》明定應設置工殤紀念碑,但目前僅針對個別事件設置,例如高雄捷運職災死亡的高雄捷運紅線工殤紀念碑、雪山隧道的工程殉職紀念碑、彰化喬友大樓大火後的永保平安紀念碑等,呼籲政府應更積極設置,才能讓雇主有所警惕。
另有工會認為,職業安全衛生日為正面表述,工殤日則帶有警惕意味,兩者的意義應該不同。
勞動部官員則說,因應ILO已將名稱修正成世界職業安全衛生日多年,才會修正節日名稱,勞動部每年會辦理多項預防職災宣導相關活動,提醒民眾積極推動職場安全健康,減少職業災害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