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性中找感性 11位科技人秀書篆
由來自台灣各地的11位書篆家,分別在7月31日至8月21日於高雄明宗書法藝術館及12月1日至12月20日於台北墨閣咖啡藝文空間,舉辦「格物致知──台灣科技人書法篆刻聯展」。策展人黃敬宏表示,在幾何學裡,一條直線可以是另一條曲線的投影,當科技與藝術這兩條在二維空間永不相交的平行線,卻在三維空間產生變化萬千的曲度,以各種不同的視角,相知相遇,迸出絢爛的火花。
黃敬宏說,宋代理學家認為「格物致知」為求學做人的重要功夫,所以「格物致知」的目的是要還原出具體事物之理,也就是「即物而窮理」。他說,身為科技人的藝術家們認為科技始終來自於人性,人性的美好來自於感性的涵養,有高度與氣質的涵養更是來自於藝術的浸淫,而最好的方式是,懂得運用科技,在藝術中加入變因,不僅可以提高學習效率,亦有機會產生質變與形變,還可以保有核心的精神與靈魂。
本次聯合展覽中策展人黃敬宏遵循「格物致知」的策展理念,在請益書法界前輩與先進後邀請了11位書篆家共同參與。他說,參展的書法家有十位,分別為王政麟、王新維、梁潤生、張尚為、曾元宏、黃敬宏、趙順卿、蔡弘凱、蔡東波、蘇梓靖(依筆畫順序),以及篆刻家李夢鈞。當中不乏有服務於全球前三大市值科技公司的主管,或是任職於創造台灣成為科技島的筆記型電腦與供應鏈的翹楚公司,抑或國家研究單位的一級主管,也有自已成立公司的大老闆。
黃敬宏指出,不管是在職,抑或退休,身處科技領域的我們,除了0與1的理性,更懂得在中間尋找感性的介質,讓理性更加柔軟,讓感性更有溫度,執筆或是執刀,在行雲流水間刻畫出對書法篆刻藝術的熱情與神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