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等國家的另一種崛起
縱橫天下/專欄

當川普揮舞關稅大刀橫掃世界的時候,各國似乎只有投降一途。但屈從美國要求的同時,人們仍不免會想:國際政治難道就只能這樣?中等國家難道一點角色都沒有嗎?
從最近一些事件中,我們發現中等國家還是努力想爭取他們的地位,只不過不是團結起來對付美國(中等國家想對抗美國,就像博弈理論的囚徒困境,最終只會被美國各個擊破),也不是在美俄或美中之間靈活擺動,做個「搖擺國」(印度的搖擺,越南的竹子外交,在關稅壓力下都已漸失迴旋空間),而是在順從美國的同時,「平行」建立中等國家自己的串聯。也就是中等國家是以另一種面貌重新崛起,不是第三勢力,而是要戰略自主。
7月17日,英國和德國簽訂了《肯辛頓條約》,這是兩國歷史性的共同防衛條約。條約規定,締約國中任何一國遭到攻擊,另一國都將馳援,包括軍事手段,當然也包括核子武器。而也就在1周前,馬克宏到英國進行國是訪問時,英法也簽訂條約協調兩國的核武戰略。當美國對歐洲的安全保障不再可靠時,英法兩個核武國家願意站出來,為歐洲國家提供核子保護。
英法德的同盟被稱為「三角同盟」。3國都是G7成員和北約成員,所以三角同盟不是與之相抗,而是與之平行。當北約32個成員國意見分歧,難以達成共識時,盟中之盟的三角同盟可以快速採取行動,補北約之不足。
韓國也想扮演好中等國家的角色。韓國當然還是美國忠誠的盟國,但李在明希望能有更多自主,主張在安全關係之外,更應用經濟關係來定位美韓同盟,這樣美韓就會比較像平等互惠的夥伴。在對北韓方面,他主張跟北韓交往,但卻是有條件的:北韓必須做出具體可查證的讓步,才能解除對北韓的制裁。
對日本方面,雖然過去李在明對日本比較強硬,但現在也願意以務實態度,繼續尹錫悅的政策和日本交往,好讓區域國家放心。在這同時他也更積極接觸「全球南方」,並願意由韓國擔任不同地區、不同意識形態間的橋梁。印度的韓國問題專家辛格把李在明的外交稱為「中等國家加」(middle power plus),意思是韓國不只要做個忠誠盟國,更追求作為主權國家的外交空間。
從這點來看,最近澳洲總理艾班尼斯的中國之行,也是「中等國家加」。澳洲依舊是美國的堅實盟邦,在中菲南海衝突中也支持菲律賓加強武裝,但是在經濟上則與中國大陸加強關係,反對與中國脫鉤。澳洲積極參與亞洲事務,但是不願做美國的警長。艾班尼斯強調,澳洲的外交,不是美國優先,不是中國優先,而是澳洲優先。
從英法德,到韓國,到澳洲最近的一些外交動作,可以看出中等國家在川普陰影下,都想走出自己的路,以另一種面貌崛起。而要做到這點,就必須有一個完整的戰略,清楚的邏輯論述,以及全局的關照,這才可能爭取到「中等國家加」的自主空間。他們的努力應該可以給我們外交單位一點啟發。
(作者為東吳大學政治系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