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722林周義/台北報導

睡前腦袋要關機 避用電子產品

入睡要有放鬆儀式 溫和伸展、閱讀書籍、聽音樂 助深度睡眠

image
精神科醫師指出,腦袋不關機,就如同帶著沉重的包袱上床,心靈無法卸下負擔,自然難以安然入睡。(林周義攝)
(太陽星提供)

深度睡眠是身體修復的黃金時期,但不少人在入睡前,會感覺腦袋停不下來,思緒如脫韁野馬般奔騰。精神科醫師指出,「腦袋關機」是開啟優質睡眠的先決條件,民眾不妨建立睡前儀式,也就是放鬆身心的睡前例行公事,例如,可進行溫和的伸展、閱讀紙本書籍、聽音樂等。

 精神科醫師楊聰財指出,夜幕低垂,我們褪去白日的喧囂與煩擾,準備進入夢鄉時,一個常見的困擾是腦袋停不下來,思緒如脫韁野馬般奔騰,工作待辦事項、人際關係的糾結、未來的焦慮等,種種念頭此起彼落,讓入睡成為一項艱鉅的任務。

 楊聰財說,腦部在清醒時會持續產生β波,這是一種與清醒、警覺、思考相關的腦波。準備入睡時,需要逐漸轉變為α波(放鬆、冥想狀態)和θ波(淺層睡眠),最終進入δ波(深度睡眠)。若腦袋持續運轉,產生大量β波,就如同在高速運行的機器,無法即時切換到關機模式。

 從心理層面來看,「腦袋關機」意味著將意識從外界的刺激和內在的雜念中抽離。楊聰財表示,這是一種心靈的斷捨離,若不「關機」,就如同帶著沉重的包袱上床,心靈無法卸下負擔,自然難以安然入睡。

 「腦袋關機」是開啟優質睡眠的先決條件,但非一蹴可幾,需要刻意的練習與習慣的養成。楊聰財建議民眾建立睡前儀式,創造一個放鬆身心的睡前例行公事,向大腦發出準備入睡的訊號。例如,睡前1小時避免使用電子產品,進行溫和的伸展、閱讀紙本書籍、聽輕柔的音樂、泡澡等。

 若腦中有許多思緒揮之不去,可準備筆記本,在睡前將所有的待辦事項、煩惱、擔憂都寫下,這能幫助將思緒從腦中「傾倒」出來,避免它們在夜晚持續困擾。同時,也要確保臥室黑暗、安靜、涼爽,移除會發光的電子產品,使用遮光窗簾,並將室溫控制在18~22°C,創造舒適的睡眠環境。(更多精彩內容請免費下載《翻爆》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