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725蔡宗穎、林宛彤/綜合報導

外媒關注結果 對賴政府中期公投

image
台北論壇基金會於24日舉辦「民主憲政的挑戰:美國與台灣」座談會,美國密西根州韋斯特蘭市長Kevin Coleman作為與談人出席。(實習攝影記者趙子寧攝)

台灣大罷免行動引發國際媒體關注,外界普遍視之為賴清德任期走向的分水嶺。CNN、《朝鮮日報》等外媒指出,罷免結果將直接影響賴清德的國防與外交施政空間。另外,在一場國際座談會中,台大教授李念祖指出,民眾對政治領袖過度依賴,已成為台美共同的挑戰。

 CNN以〈台灣因政治僵局陷入癱瘓〉為題,點出大罷免的核心在於對兩岸關係的觀點差異。而罷免的結果將直接決定賴清德是否能擺脫國會掣肘,或淪為無法有效執政的「跛腳鴨」。政治學者南樂(Lev Nachman)表示,罷免成功與否將高度影響台灣的國防預算及台美關係。賴清德預計下月出訪巴拉圭,途中可能過境美國。若罷免失利,將削弱國際訪問的政治能量,並讓國民黨擴權。

韓國《朝鮮日報》則認為,罷免是賴清德為突破朝小野大採取的「果斷舉措」。民進黨積極操作反中情緒,主打國民黨從內部削弱台灣安全的論述,藉此動員支持。若綠營成功掌控立法院多數,賴清德的反中親美、廢核政策將獲更大動力。

彭博指出,綠營動用黨內資源支持後,罷免已被視為對賴政府的「中期公投」。

此外,台北論壇基金會24日邀請美國密西根州韋斯特蘭市長柯爾曼、美國密西根州郡巡迴法官哈維爾(Brian Hartwell)、台大政治系兼任教授李念祖、台大政治系副教授蔡季廷討論美國與台灣民主憲政的挑戰。

李念祖拋出問題指,美國跟台灣目前情況到底是相信民主憲政制度,還是相信某個政黨的領袖?民眾傾向相信政黨,而不願相信多元民意組成的議會,進而寧願拆解議會也要跟著政黨走,是台美共同面對的挑戰。他說,民主應是理性討論的制度,然而台灣傳統文化裡其實沒有民主,因此他擔心人民對政治領袖過度依賴,反而變成「黨主」。

 美方專家則對民主態度較為樂觀,但柯爾曼批評,美國總統川普權力擴大,行政、立法、司法大權一把抓,以專制手段治理美國。不過他也相信民主制度強調,民主最重要的是實際參與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