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725陳祐誠、賀培晏、蔡佩珈/台北報導

最高賣到680 旅宿一次性備品引爭議

近6成業者因應禁令改採收費 去年國旅較疫前成長3成 1日遊大增反拉低住宿比例

image
今年起旅宿業不得主動提供小容量洗沐用品與一次性備品,消基會調查172家旅宿發現,近6成業者採取收費模式。(本報資料照片)

我國旅宿業今年起不得主動提供小容量洗沐用品與一次性備品,消基會調查172家旅宿發現,近6成業者採取收費模式,其中售價最高達680元,引發議論。另據交通部報告,2024年國內旅遊共計2.22億人次,較前年成長7%、較疫前成長3成,不過1日遊旅客大增反而拉低住宿比例,將衝擊旅宿業經營。

 旅宿業已不可主動提供容量小於180毫升的瓶裝洗沐用品與一次性備品,消基會調查172家旅宿,收費提供備品業者共102家、約59.3%,其中售價最高為高雄洲際酒店,一套備品達680元;採「索取即提供」模式的業者則有37家、約21.4%。

 消基會呼籲,與鄰國日本相比,台灣政策在消費者體驗方面仍有進步空間,建議效仿日本在櫃台設置自取區,或以合理價格販售可重複使用用品,兼顧環保與顧客便利性。

 環境部強調,旅宿業一次性備品管制政策上路約半年時曾實施民調,結果顯示近9成民眾會自備個人衛生用品。如未帶個人衛生用品,有56.4%會向飯店購買,當中近9成願意購買個別商品,呼籲業者依顧客需求提供個別品項。

 依據最新的「台灣旅遊調查報告」,交通部觀光署初估2024年國人國內旅遊共2.22億旅次,較2023年2.06億旅次成長7%,也較疫前1.69億旅次成長3成,顯示國內旅遊穩定成長。

 觀光署指出,國民旅遊旅次增長主因,是當日來回(1日遊)趨勢逐年增加所致,占比從2019年66%、2023年71%一直到2024年75%。國人選擇國內旅遊據點時,以交通便利或接駁方便為最重要的考量,並在居住地區內旅遊比率明顯成長,旅遊安排明顯集中於周末假日及國定假日。

 觀光署表示,國民旅遊雖總旅次增加,但存在淡旺季差異大、區域內旅遊、當日來回等現象,「將直接衝擊到旅宿業經營」。如何提供獨特體驗、發掘多元深度主題旅遊、促進區域分流,並增進旅客過夜、留宿消費的觀光經濟、提升國旅價值,均是目前必須共同努力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