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726王千豪/場邊觀察

全民投出新民意 走出政治僵局

台灣罷史第一次 政局紛擾1年多 冀望人民今天踴躍投票 終結社會對立

image
國民黨25日在凱達格蘭大道舉行「不同意罷免」選前之夜造勢活動,呼籲民眾投下不同意罷免選票,一起反對一黨獨大,參加民眾比出反惡罷手勢表達立場。(趙雙傑攝)
反共護台志工聯盟25日舉辦「為民主守夜、公民集氣」晚會,民眾冒雨前來參與,晚會在暴雨與「大罷免!大成功!」聲中結束。(郭吉銓攝)

台灣史上第一次大罷免將於今天投票,罷方主張國民黨立委「親中舔共」,號召支持者守護台灣憲政民主;面臨罷免戰的藍委則反控綠營是「選輸翻桌」,企圖透過大罷免翻轉朝小野大局面,懇請民眾投票不同意罷免,捍衛民主。不論選民支持哪種說法,最重要的就是要踴躍投票,才有機會形成最新民意,讓台灣走出政治僵局。

 自去年5月國會改革法案開始,一度打到《憲法訴訟法》、《財政收支劃分法》、《公職人員選舉罷免法》修正案,朝野互信盡失,今年度中央政府總預算案更加劇政局紛擾,民進黨團總召柯建銘1月4日獨自舉行記者會,喊出「罷免41席國民黨立委」後,正式宣告全台大罷免起跑。

 經歷基隆市長謝國樑罷免案後,國民黨意識到罷免門檻的問題,將提高罷免門檻的《選罷法》修法順利送出內政委員會,但最後舉棋不定,未在院會強行表決,僅在民眾黨團支持下,通過罷免連署需檢附身分證,而「罷免票需高於當選票」的「N+1」關鍵修法則無法過關。

 由於《選罷法》、《財劃法》、《憲訴法》同一天三讀修正通過,藍營擔憂若同時間送出立法院,在新修的《憲訴法》生效前,《財劃法》與《選罷法》恐被憲法法庭裁定暫時處分,所以拖到1月24日才將選罷法送出;儘管依藍白過半的政治現實,行政院提覆議幾乎不可能通過,但也替罷免連署爭取時間,適用舊法不必附上身分證影本。

 隨著立委就職滿周年,19個罷免團體趕在今年春節開工首日,前往中選會遞交第一階段罷免連署提議書。爾後,星星之火遍地燎原,至今共31位國民黨立委的罷免案成案,今天首波共24位立委及新竹市長高虹安的罷免案進行投票,其餘藍委的罷免投票日為8月23日。

 過程中,國民黨喊出「以罷制罷」,卻相繼捲入連署抄襲爭議深陷泥淖;面對罷免全面成案,藍委推動民生法案,完成「還錢於民」與「還假於民」兩大承諾,同時回防選區向選民報告問政成績單,也強調罷免非民主社會常態,綠營選輸翻桌,呼籲民眾投下不同意票捍衛民主。

 罷方則以反共為論述主軸,直指國民黨親中賣台、毀憲亂政,透過全台大遶境號召民眾站出來守護台灣的民主。

 究竟哪一種「民主」是多數台灣民眾心中的樣態,唯有透過今天實際的投票結果,才能找到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