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法官審查 民進黨只問黨意
陳慈陽、詹鎮榮忠於自己的「言論自由」遭封殺 綠政治算計挑戰民眾信任底線

大罷免氛圍下,朝野早已毫無互信基礎,即便此次大法官被提名人立場相對中立,藍白仍無法相信賴清德總統操刀的名單,因此全面封殺,且原本應該「同黨一心」支持賴總統的民進黨團卻否決特定人選,原因同樣是其言論與執政黨價值不同。再度彰顯民進黨審查本該多元觀點的大法官,唯一條件恐怕只有「忠於黨意」。
賴清德總統上任後,提名過2波大法官,第一波去年12月進行人事案投票時,外界對於藍白全封殺或放行少數都有心理準備,但千算萬算都沒算到,民進黨團竟然祭出黨紀,要求全黨封殺被提名人劉靜怡,導致民眾黨唯一放行的劉靜怡落馬。
當時民進黨團總召柯建銘毫不掩飾地說,「因為劉靜怡曾質疑前總統蔡英文的論文,大罵王義川蠢到爆表」,所以封殺。
並非因為學識不符合、資歷不完整而被否決,僅憑曾經罵過民進黨而被封殺,在法界引起熱議,劉靜怡更於臉書連發10則貼文,更寫下「如果總統真的沒有同意這樣幹,那就自己公開向社會大眾澄清」;多個民團也發聲痛批民進黨,黨團剛愎自用的心態,坐實部分人士對於該黨「以政治算計審查大法官」的懷疑。
原想民進黨上回遭看破手腳後,這次不會再以「黨意」審查大法官,沒想到因陳慈陽過去曾說「美國總統叫國會議長下台是憲政災難」,藍委質詢時,陳慈陽又表達,若以總統身分發動大罷免「的確不適宜」,並稱「普發現金是否違憲有爭議」,不符民進黨黨意,也遭綠黨團否決。
詹鎮榮也是同樣處境,他與陳慈陽皆認為「主張共產主義、分裂國土屬言論自由,應該尊重」,恐怕也是因為忠於自己的「言論自由」而遭到民進黨封殺。
與上次不同的是,柯建銘不再出來「大鳴大放」,吳思瑤也只輕描淡寫說不需要刻意點出哪些憲政觀點有意義;顯見綠營自知以黨意凌駕司法不被全民接受。
上一批全憑黨意組成的大法官,做出違背8成民意的「死刑一致決」,讓我國走向「實質廢死」,民進黨實現黨綱願景,被害家屬卻只能仰天長嘯,痛斥惡人無法償命。民進黨不斷挑戰民眾對司法的信任底線,持續讓大法官成為執政者的武器,繼續讓台灣走向一言堂,絕非全民之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