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護憲政秩序 站出來去投票

罷免投票周六上場,將決定24名國民黨立委和被停職的新竹市長高虹安去留。這場空前的「大罷免」結果,將對我國的公民政治與國家發展造成重大影響。清一色大規模罷免在野立委的情況,可說在全世界民主國家都很罕見。
「罷免」原是選區人民自動自發的行動,作為民主政治的淘汰手段,警告政治人物應遵守法律、道德規範。但此次大罷免的投票結果竟然可能改變國會結構,讓上一次選舉失敗的國會少數政黨,可能藉由法律漏洞逆襲成功,進而以少數宰割多數,也讓少數政府變相成為專制的政體,這種政治手段實在太不可思議了。
大罷免成功與否的最大關鍵,就是「公民投票率」,亦即「同意」與「不同意」雙方都需動員支持者出門投票。因為依照《選罷法》的規定,必須不同意票多於同意票,否則只要同意票數達到原選舉區選舉人總數的1/4以上即可罷免成功。
以近來幾次罷免投票率4至5成來看,罷免團體要達此一標準並不困難;然而這是一個不合理的法律規定,因為縱然該立委上一次當選票數高於此次的罷免票數,只要不同意罷免未超過同意罷免票數,仍罷免成功,等於少數否定了多數。
目前立院最大黨國民黨共有52席,民進黨51席,民眾黨8席,2席無黨籍;若有6名藍委遭罷免,並在補選後被綠營取代,民進黨就能取得單獨過半的57席,重回「完全執政」。或者只要有12名藍委遭罷免,而中選會8月1日立即公告解除其立委職位,在尚未補選的空窗期,等於民進黨就實質過半,馬上掌控立法院。
所以若罷免結果符合賴總統的期待,民進黨立委將立即修改法規,改選立法院長,接著便通過有利民進黨執政的法案,甚至修改《選罷法》終止補選也說不定;即使未來總統以兩岸「敵對狀態」宣布戒嚴,立法院也無法阻止,真正做到「集權政治」!
當然,若形成「集權政治」,首當其衝就是國民黨權力的分崩離析,甚至已無力進行後續的立委補選;長遠而言,更會導致罷免常態化,加劇政治對立。而「親共」、「通匪」等的罷免理由,雖然目前沒有事實、沒有檢舉或起訴立委,但將來執政黨若以此取代司法事證,藉此排除「雜質」,政治鬥爭將沒完沒了。
此外,大罷免的結果也可能引爆憲政危機,導致總統囊括行政、考試、監察、立法四權,而立法院將來若依總統意志通過司法院大法官補提人選,則五權分立的制衡將蕩然無存,立法院將無法有效監督行政院,台灣將淪為一黨專制!因此,這次的大罷免,選民一定要去投票,才有機會維護國家的民主。(作者為前行政院公民投票審議委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