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察官人事 難擺脫政治色彩

前民眾黨主席柯文哲涉京華城案及國民黨幽靈連署案,堪稱近年最受矚目的司法案件,巧的都是去年接任台北地檢署檢察長的王俊力,在「檢察一體」原則下,動員檢察官搜索、羈押、起訴等動作,卻惹來洩密、押人取供與不正訊問等質疑,而法務部這次人事案硬拖過726大罷免投票後才公布,更讓人對司法的獨立性存疑。
檢察系統的升官脈絡,從蔡英文執政即有明顯轉變,在特偵組被廢除後,管轄中央政府所在地的北檢成為檢察界龍頭,包括立委涉貪瀆案、助理費爭議等,都由北檢偵辦,當然也有許多共諜的「告發案件」,偵辦這類案件不僅是媒體焦點,也易獲高層青睞,自然成為升官捷徑。
例如,影響2020年總統大選的王立強「假共諜」案,因此受牽連的中國創新投資公司主席向心、龔青夫婦遭控洗錢,獲判無罪確定,但2人無辜被境管數年;台北市議員侯漢廷等5人,遭檢方起訴受大陸指示在台發展組織,也獲無罪確定,但偵辦的檢察官或其長官,沒有人被追究責任,反而陸續高升。
如此一來,檢方只要「察言觀色」迎合執政者喜好,未來就可能得到官位獎賞。這不僅導致檢察機關淪為鷹犬,更嚴重的是,司法勾結特定媒體一再洩漏偵查祕密、進行政治操作,這也難怪柯文哲在法庭上,氣得怒斥北檢「唾面自乾」。
被質疑不正訊問的檢察官林俊言是否因起訴柯文哲而升官,自是受到民眾關切,特別是小草們,沒想到,大罷免前夕、法務部將人事審議委員會延期,雖說是因某些人無法參與,但實情如何,法務部心知肚明,如今罷免投票反映新民意,法務部仍執意拍板爭議檢察官晉升,也讓這紙「升官圖」,再度賠上人民對司法的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