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普對陸軟化 與國會立場分歧
美放寬對陸高科技管制 議員提案助台穩住外交

中美於28日起在瑞典展開第三次經貿會談。會談可能涉及芬太尼關稅以及中國採購俄羅斯和伊朗石油等問題。專家指出,中國可能要求美國做出一些安全讓步,包括降低對台灣與菲律賓的外交支持。與此同時,美國已暫停對中國技術出口的限制,以避免干擾與北京的貿易談判。
川普推動世界兩大經濟體達成經濟協議的努力在國會獲得了強有力的支持,尤其是他的共和黨同僚,但也引發了一些對華鷹派人士的擔憂,他們擔心美國政府正淡化安全問題。為防止政府急於與大陸達成協議而犧牲台灣利益,美國多位議員也提案,幫助台灣抵擋來自北京壓力,與協助維持台灣的外交關係。一項由猶他州共和黨眾議員柯蒂斯共同發起的法案主旨,就強調因為台灣正面臨來自大陸日益成長的壓力。該法案將支持與台灣保持外交關係的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區等國家,協助他們深化與台北的合作與協調。
德國馬歇爾基金會亞洲問題專家葛來儀表示,「川普總統似乎確實渴望與中國談判達成某種協議,而他對華態度與其團隊部分成員以及國會的態度之間正出現分歧,國會總體上對華立場仍相當強硬」。
外媒研判,大陸將要求美國取消對中徵收的20%芬太尼關稅。報導指出,本輪中美貿易爭端始於芬太尼問題。Teneo專研中國政治風險的維爾道(Gabriel Wildau)認為,此次會談不會取消任何關稅,但關稅減免可能是最終貿易協議的一部分。維爾道表示,中國可能會要求美國做出一些安全讓步,例如縮減對台灣和菲律賓的外交支持。但他認為這可能會在華盛頓遭遇政治阻力。
另據《金融時報》28日報導,美國已暫停對中國技術出口的限制,以避免干擾與北京的貿易談判,並有助於川普能在今年與習近平進行會晤。
報導引述知情人士指出,負責出口管制的商務部工業安全局近幾個月來接獲指示,避免對中國採取強硬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