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730洪凱音、蔡宗穎、陳薏云/台北報導

半導體關稅 衝擊不亞於對等關稅

外媒更指對等稅率若高於日本 台美關係將受質疑 江啓臣建議爭取續談空間

image
立法院副院長江啓臣29日表示,談判永遠是「Give and take」,建議政府也可以向美方爭取暫緩關稅實施、繼續談判的空間。(姚志平攝)

美國商務部半導體232條款的調查結果2周內出爐,外界推估半導體稅率恐25%起跳,甚至可能出現美國總統川普曾揚言50%、100%。國內學者警示,美國既要維持全球AI領導地位,又還對半導體下重手,這是「殺敵一千、自損八百」,不僅美國首年經濟成長率受衝擊,也將使台積電為首的半導體業者都緊張,衝擊不亞於對等關稅。

 台灣經濟研究院產經資料庫總監劉佩真引用美智庫研究指出,以晶片課徵25%稅率為例,第一年對美經濟成長率衝擊為0.12%,累計10年衝擊達0.76%,10年後民眾平均年所得減少4208美元。

 由於美國半導體供應鏈不完整、相當仰賴進口,晶片高關稅將讓電子或相關產業競爭力受挫,表面上關稅收入增加,但卻傷及GDP成長,劉佩真表示,對美國整體稅收不利,第一年整體稅收將「淨減少」數十億美元,累計10年將淨減少達1560億美元。

 劉佩真表示,台積電曾對美國提出警示,美國半導體供應鏈不完整,什麼都要靠進口,川普對半導體下重手,將不利亞利桑納州的建廠進度,對美AI領導地位也會受到威脅。

 劉佩真並警告,川普希望以高關稅逼半導體製造回流美國,但棍棒伺候會有反效果,若川普真的要一意孤行,較可行的方法是把AI晶片切割出去,即替AI晶片解套、不受232條款限制,在成本衝擊影響不大的前提下,才有機會維持現有競爭力。

 另外美國對等關稅大限8月1日即將到期,美國商務部長明確表示不再延緩,但美國對台稅率迄未掀牌,赴美談判的行政院副院長鄭麗君更延期返台,國內業界憂心忡忡。外媒昨直指,若無法達成和鄰國日本同等的關稅稅率,恐讓外界進一步質疑賴政府和美國的關係。

 據悉,川普政府目前為止仍只給台灣「最佳關稅稅率」,但也並未給出具體數字,不過,台灣官員則預設稅率約會是15%,且繼日本承諾投資5500億美元後,美方也要求台灣做出更多投資。

 立法院副院長江啓臣昨表示,談判永遠是「Give and take」,重點是給了什麼,譬如日本開放市場、又給了5500億美元的投資,歐盟則要採購7500億美元能源、武器等,所以台灣也一定涉及市場開放、對美投資、採購,均涉及國內如何因應,他建議政府也可以向美方爭取暫緩關稅實施、繼續談判的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