異體移植半月板 穩定膝關節

41歲許小姐曾因左側膝蓋外傷接受外科手術,3個月前出現走路疼痛情形,嚴重影響生活,至台北慈濟醫院就診,檢查發現她前十字韌帶斷裂,內側半月軟骨不見蹤跡,懷疑是前次手術預後不佳導致碎裂。進行「前十字韌帶重建及半月軟骨移植手術」後5天出院,目前定期復健中。
台北慈濟醫院骨科醫師林坤輝說明,半月軟骨俗稱半月板,是膝關節的軟骨構造,膝蓋內、外側各有一片,具緩衝及穩定膝關節的作用。半月軟骨受損有2種類型,一種是外力撞擊導致破裂,好發於激烈運動、車禍受傷者;另一種是退化性磨損問題,常見於高齡、肥胖、從事粗重工作者。
林坤輝表示,當半月軟骨受到傷害,會有行走不適、蹲跪困難等情形,嚴重可能因股骨與脛骨過度磨損導致骨刺,甚至需要進行膝關節置換。半月板損傷約占所有膝關節損傷20%,其中只有約0.5~1%病人需要接受半月軟骨移植手術。
至於治療方式,若半月軟骨破裂情形尚可修復,可運用縫合方式保留完整結構;若無法修復,可利用關節鏡,將鬆動、碎裂嚴重的半月軟骨碎片清除,避免碎片卡在關節間導致腫脹發炎。
林坤輝指出,若半月軟骨已有明顯缺失,異體移植為最佳選擇,目前仍以骨骼捐贈者的半月軟骨為主,利用內視鏡在膝蓋開洞,清除關節內碎片,再將半月軟骨置入患處,與周圍組織縫合固定。異體移植一般需要3個月時間才能恢復彈性,恢復期需配戴護膝分擔膝蓋壓力,半年後可嘗試輕度、輕量運動。
林坤輝提醒,運動前充分拉伸、適當肌力訓練、避免高衝擊或頻繁的碰撞運動,是保護膝關節的重要策略,若民眾活動時出現膝關節疼痛、活動受限、反覆腫脹等情形,應及早就醫評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