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801黃琮淵/台北報導

開放美車恐他國跟進 公會反對貿然降關稅

image
車廠主管分析,如果開放免關稅,直接受益的除了特斯拉,還有豐田、BMW等在美設廠的品牌。圖為TESLA台北內湖服務體驗中心。(本報資料照片)

 美韓關稅談定15%,韓國將開放汽車市場,倘若台灣比照辦理,也開放美國車入台,寶嘉聯合執行董事吳睿弘指出,美國品牌汽車市占率可能因此增加「一些」,但很有限。車輛公會則反對貿然調降關稅,因為汽車產業背後代表著2500家工廠、30萬勞工就業,若無相關配套,斷然以汽車業為犧牲品,得失之間不成比例。

 吳睿弘認為,美國進口休旅車設計車型較大,不符台灣消費者需求與實際停車規畫,影響有限,但可把美國車來台「看成改變的開端」,因為美台關稅談判出爐後,台灣仍須面對WTO機制的課題,若其他國家跟進要求台灣比照開放,影響將是漸進性的,台灣車市可能有2至3年的重組階段,對來自各國的進口車都可能是新契機。

 車廠主管分析,目前只知韓國全面開放汽車市場,讓美國車進入,但這對韓國車廠影響很有限,撇開韓國人愛用國貨因素,若論品質,美國車體大、耗油,再加上科技不如競品,韓國民眾是否會因低關稅增加購買意願,仍是未知數。

 台灣方面,車廠主管分析,如果開放對美免關稅,直接受益的除了特斯拉,還有豐田、BMW等在美設廠的品牌,部分車款可能因此售價降低,但這也可能造成產品定價混亂,如大車因為免關稅,反而價格比要關稅的小車貴,對車廠是一大挑戰。

 車輛公會反對貿然調降關稅,強調汽車產業除涉及龐大產業鏈,更是安定國家軍工裝備體系的幕後力量。而台灣已在智慧車、AI、半導體整合等領域展現潛力,有實力參與全球電動車與智慧移動的新賽局,包括電動車三電及智慧座艙系統,這一切都要有國產車平台搭載及運行場域做後盾,整車產業鏈及生態系養成不易,不該毫無準備就自毀長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