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803

社論/協商提名大法官 恢復憲政運作

image
中國時報社論

 首波大罷免慘遭完封,執政黨透過司法機關打壓政敵,激出藍營支持者危機感,國會運作將重新回到朝小野大的局面,賴政府如何化干戈為玉帛,憲法法庭能否重新恢復運作,賴清德總統未來2個月內將第3度提名大法官人選,扮演舉足輕重角色。

柯建銘造反 憲法法庭停擺

 726大罷免投票前夕,立法院院會進行賴總統二度提名大法官人事案投票,藍白聯手全部投下不同意票,7位被提名人均未通過同意票過半門檻,大法官人事案再度遭到封殺。藍白作成此決定並不令人意外,因為本屆立法院會期開始以來,藍白通過的國會改革等重大法案,陸續遭到憲法法庭封殺;憲法法庭作成死刑必須一致決的判決,實質廢死更激起民眾強烈反彈,藍白原本以死刑公投作為抗衡大罷免武器,卻遭到中選會否決,因此在原本7名大法官卸任後,如何守住新任大法官席次,成為朝野抗衡重點。

 《憲法訴訟法》現行規定,參與評議的大法官人數不得低於10人。作成違憲宣告時,同意違憲宣告大法官人數不得低於9人。然而,目前現任大法官僅8名,憲法法庭暫時停擺,新一批大法官人事至少須通過2人,才能讓憲法法庭開始運作。

 不過,賴清德總統首度提名在立法院表決時,民進黨立院黨團總召柯建銘便帶頭封殺台大教授劉靜怡,引發極大爭議。這次賴總統二次提名人選,在大罷免投票前夕,柯建銘再度公開造反,率眾以26票否決學界出身的陳慈陽、詹鎮榮2位被提名人,更加凸顯在黨意大於專業前提下,所謂「黨團自主」根本就是幌子。

 例如,陳慈陽在立院審查時被問及總統意圖藉由大罷免改變國會結構,是否憲政災難?陳慈陽回應,若以總統身分確實不宜,如此公開質疑總統參與大罷免,踩到柯建銘紅線;而詹鎮榮在萊豬標示、死刑等議題上,和執政黨所主張的理念有出入,2人審查時雖獲部分藍白肯定,最後仍在政治對立氣氛下遭到封殺。

 總統府對大法官提名再度被封殺表達遺憾,發言人郭雅慧話說得很重,立法院表決結果,導致憲法法庭未能正常運作,造成憲法救濟空窗,損害人民基本權利,在大罷免投票前,似乎要把責任轉嫁給在野黨。行政院更是八竿子也打不著的開罵在野黨罔顧憲政秩序的正常運作,卻無視柯建銘兩度帶頭公然造反的事實。

 從民進黨府院黨的說法可以看出,對於大法官人事案,民進黨就是要貫徹一黨獨大的「綠友友」局面,藍白若未能封殺成功,憲法法庭將無法扮演維護憲法精神的最後一道防線,也失去當初修正《憲法訴訟法》提高門檻,防堵大法官再度藐視最高民意機關,破壞國會尊嚴的用意。

與在野溝通 徵詢專業人選

 誠如民進黨前立委林濁水在大罷免結果出爐後所言,「現在大罷免失敗成這個樣子,接下來就很慘,大法官繼續空在那邊,將產生嚴肅問題,若沒有提出到泛藍非常滿意的名單出來,不會過關。」他更指出,即使補足大法官,未來一旦遇到行政與立法衝突,由如此背景形成的憲法法庭來審判違憲,就非常困難。

 林濁水一語道破未來憲政運作的癥結,但事實上,當年陳水扁總統執政時,亦處於朝小野大的局面,最終透過與在野黨充分協商,促成大法官人事案順利通過,如今大罷免才剛遭受重挫,賴政府面對新民意,或許更應該以此做為借鏡,務實回應民意,否則根據統計,憲法法庭有385件未結案件,其中多達354件為人民聲請,若遲遲無法恢復運作,影響人民權利甚大。

 根據《憲法訴訟法》規定,賴清德總統必須在2個月內再提出7位大法官人選,如果民進黨還是堅持以黨意優先,拒絕回歸理性討論,並尊重少數服從多數的民主機制,繼續與在野黨唱反調,大法官提名難有被接受的可能。

 憲法法庭具有保障人權和穩定社會秩序的重要功能,倘若一直停擺,甚至淪為政黨工具,將是民主政治最大的危機。賴總統身為憲法守護者與遵行者,在大罷免挫敗後,當務之急必須先放下個人意識形態,誠懇地與在野黨溝通,廣納各方意見,並以憲政體制為念,甚至先諮詢各政黨適合人選,提名真正具有專業的大法官,或可化解大罷免遺留的朝野仇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