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絕賴清德過境 美中關係重建的第一步?
智庫論壇/專欄

最近賴清德不順心的事情接二連三:首先,7月26日他主導的大罷免遭遇到25:0的全面失敗。之後,28日總統府發言人宣布賴清德近日暫無海外訪問計畫,打破了最近廣為流傳的他計畫於8月中藉著出訪南美友邦「過境」美國之名推動「台灣問題國際化」的活動。29日根據《彭博社》與《金融時報》的報導,由於擔憂此舉將影響正在進行的美中貿易談判,及計畫中的川習會,美方在此敏感時刻,明確通知賴清德不得過境紐約。
這次民進黨主導的大罷免以25:0的全盤失敗,是絕大多數人意料之外的,這代表了賴清德和他的激進台獨路線的全面性的大失敗,這個重要的里程碑事件將對台灣前途,及兩岸關係的穩定有積極的影響!除了兩岸外,最高興的人就是川普,他嘴上不能說什麼,但是心裡偷著樂!因為這更堅定了他拒絕賴清德過境的請求,避免負面影響了他當前外交的第一要務:建立穩定的中美關係。
台灣這次「大罷免」被視為民進黨試圖扭轉「朝小野大」局面的重要政治行動。這是表面的,直接的原因,但是一個更深層的原因是賴清德所代表的極獨勢力感到在中國全面復興的勢頭下,時間是對台獨不利的,因此他們必須加速推進台獨的時間表,而首先就是要重新掌控立法機構。為達到這個目的,民進黨透過所謂青鳥運動,假借公民團體自主發起的罷免行動,對在野黨政治人物發起全面罷免。
2024年5月21日,台灣公民陣線、公投護台灣聯盟、經濟民主連合等民間團體發起「『民主倒退,公民搶救』521行動」,地點位於立法院青島東路側門。台灣基進、時代力量、小民參政歐巴桑聯盟、台灣綠黨、社會民主黨、台灣團結聯盟等泛綠政黨聲援、參加。本來要叫做青島行動,但是因為青島是大陸城市,用它就違背了台獨切割中國紐帶的訴求,所以改為青鳥行動。
青鳥行動從一開始就有美國反華勢力的介入,5月20日AIT前處長司徒文、AIT前處長楊甦棣等30位國際學者發表連署聲明,對於在野黨提出國會改革方案,表達嚴正關切與擔憂。這是赤裸裸的介入台灣內部的政治,代表了美國過去錯誤的、虛偽的外交政策,但是這個政策已經被川普所拋棄!
青鳥活動也迅速得到海外台獨勢力的支持,2024年6月4日由世界台灣同鄉會聯合會(WFTA),以及台灣人公共事務會(FAPA)號召56個台僑團體發表聯合聲明,譴責藍白所提之立法提案品質粗糙,且許多內容都牴觸憲法,同時批評藍白此舉是在「毀憲亂政」。這次大罷免活動也得到了一些海外民運分子,包括吾爾開希的公開支持。
台灣和中國和平統一的現實路線圖需要平衡主權、安全和身分認同,同時應對深刻的不信任和地緣政治緊張局勢。
第一階段:建立信任措施:恢復北京和台北之間的高級別對話,可能通過半官方管道;軍事降級,包括減少解放軍在台灣防空識別區附近的活動和減少海軍演習,同時降低美國對台灣的軍事支持措施;旅遊、農業和綠色技術等非敏感領域的經濟合作;文化交流,促進相互理解,台灣放棄將中國視為敵人的舉措,軟化公眾對大陸的錯誤認知。
第二階段:框架談判:起草適合台灣民主制度的新「一國兩制」模式——有別於香港失敗的版本;台灣政治自主、公民自由和財產安全的法律保障;中國為台灣轉型發展提供經濟激勵措施。
第三階段:公眾參與和公投:在台灣各地進行公眾諮詢,以評估支持並完善框架;台灣公投,批准門檻明確,國際觀察員;在貿易和基礎設施等領域逐步整合,同時維護台灣的平穩治理。
兩岸的和平統一符合兩岸人民及美國的根本利益,是一個功在千秋的偉大事業!(作者為中美論壇社社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