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806林縉明/台北報導

遏阻半導體製程外流 經濟間諜最重判12年

image
國科會2023年公布首波22項國家核心關鍵技術保護清單,涵蓋國防科技、太空、農業、半導體、資通安全等,而2024年再新增10項技術。圖為台積電晶圓廠。(台積電提供)

 台積電爆發2奈米技術遭竊取外流,為高檢署智財分署偵辦的首宗非法取得國家核心關鍵技術營業祕密案件。事實上,國科會2023年公布首波22項國家核心關鍵技術項目及其技術主管機關清單,涵蓋國防科技、太空、農業、半導體、資通安全等技術領域;去年底再新增AI高效能晶片、半導體製程與電池等10項,以保護國家重要技術。

 國科會昨強調,《國家安全法》已明訂經濟間諜罪,如果為外國竊取國家核心關鍵技術營業祕密,由檢調偵辦不法外流情形,並加重刑責最高達12年有期徒刑、新台幣1億元罰金,以遏阻不法外流的可能。

 依《國安法》第三條第一項,關鍵技術定義,如流入外國或境外敵對勢力,將重大損害國家安全、產業競爭力或經濟發展,包括基於國際公約、國防需要或國家關鍵基礎設施安全防護考量,以及促使我國產生領導型技術或大幅提升重要產業競爭力。

 國家核心關鍵技術審議會2023年通過首波22項國家核心關鍵技術項目清單,包括國防科技、太空、農業、半導體、資通安全等領域。近年AI蓬勃發展,參酌國內外技術進程與產業發展現況,去年底新增10項核心關鍵技術項目,包括小衛星、晶片電路設計與製程及電池技術、AI高效能運算技術等。

 國科會表示,依國家核心關鍵技術認定辦法規定,關鍵技術應由產官學研組成審議會進行認定,審議會每年至少召開1次;各技術主管機關依法應定期檢討所主管關鍵技術項目,如有提出新增或修正關鍵技術項目需求,依法定程序召開審議會認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