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友「偷吃」惹禍 女染梅毒入侵腦
今年13至24歲梅毒已破千例 連5年上升

我國梅毒病例連5年上升!一名30歲女性,出現頭痛、掉髮,就醫確診為二期梅毒,且已侵入腦部神經,一查竟是男友在外「偷吃」惹禍。醫師提醒,即使自認有固定、忠實伴侶,也應遵守安全性行為及相關保護措施。
疾管署統計,我國今年截至7月,愛滋病、淋病分別通報513例、3627例,較去年同期均下降。然而,梅毒今年通報數達5826例,較去年上升7%,其中「13至24歲」是近年唯一持續上升年齡層,去年比前年上升19%,今年通報1126例較去年同期增14%,已經是連續5年上升。
亞東醫院感染管制中心主任楊家瑞分享,另一名30歲男性,常在網路尋找一夜情對象,加上平時衛生習慣差,解尿完會用手揉眼睛,竟確診為淋病尿道炎及結膜炎,除了尿道疼痛,眼睛也出現分泌物。
台北榮總重症醫學部醫師陳伯亮說明,梅毒通常分為三期,一期常見無痛性潰瘍、硬性下疳;二期梅毒病毒從淋巴進入血液、擴散全身,出現起疹、禿頭、頭痛倦怠等症狀。淋病部分,男性9成有症狀、女性8成無症狀,可能出現分泌物、頻尿、疼痛等。近年性行為多樣化,咽喉、直腸也可能採出淋病病原體。
疾管署委託台灣感染症醫學會,邀集各科專家,耗時1年半,共同編製《台灣成人梅毒及淋病臨床診斷、治療暨預防指引》,強化我國梅毒及淋病的臨床診療及防治。提醒民眾如有不安全性行為風險,應主動接受性傳染病篩檢,並妥善治療與告知伴侶及早就醫,避免「乒乓感染」反覆傳播。
另外,疾管署今年7月1日起啟動「性傳染病匿名諮詢服務」,並提供24歲(含)以下年輕族群、學生族群「免費梅毒快速篩檢」服務。截至7月31日,已篩檢256人次,梅毒陽性人數10人,陽性率4%。